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中扬子地区野外露头剖面实测、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古流向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盆地分析、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晚侏罗世-新近纪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揭示了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和沉积旋回构成,总结了沉积模式。根据“现实主义”原则和相序递变规律,利用沉积相标志的识别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和岩相组合规律,在中扬子地区上侏罗统-新近系中识别出曲流河、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五种主要沉积相类型,并分析了各种相包含的亚相和微相沉积特征。晚侏罗世,中扬子地区构造稳定,为前陆盆地充填晚期,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早白垩世,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隆升状态,局部地区发生拉张断陷,仅在盆地边缘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晚白垩世-渐新世,中扬子地区发生构造反转,由以前南北方向的挤压力转变为东西向的拉张力,盆地整体拉张,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并且随着断裂的期次和方向不同,形成几期断-坳旋回。断陷早期盆地周缘发育大范围的冲积扇沉积,随着物源的不断供应,在盆地陡坡带发育一套辫状河、水下扇沉积,湖盆中央发育湖泊相;盆地边缘缓坡带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新近纪盆地整体进入坳陷沉积,广泛发育河流-三角洲相,直到盆地消亡。中扬子地区晚侏罗世-新近纪沉积旋回可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新世至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等六个大的沉积旋回,八个次级旋回。根据不同时期沉积体系展布方式和充填特征的不同,总结出不同时期的主要沉积填充模式,即:前陆盆地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局限箕状断陷盆地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模式、断陷盆地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模式、断陷盆地水下扇+扇三角洲+湖底扇+盐湖沉积模式和坳陷湖盆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模式五个主要沉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