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民间舞经久不衰、支系庞大,它根植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世世代代耕耘劳作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民族特色,在地域文化的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影响,最终演化成多姿多彩的民间传统舞蹈文化。其中土家族的传统舞蹈“肉连响”,生发于恩施利川地区,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经过百十年来的历练,具备了土家族舞蹈鲜明的风格特点,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一员。它来自清江河畔、山丘纵横的利川地区,充满激情、播撒着土家泥土芬芳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给我们带来一缕明亮的阳光和无尽的魅力。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陈述本文选题目的及意义,“肉连响”研究现状,以及个人研究该舞蹈的意义、方法。第二部分:第一章,“肉连响”历史背景与研究意义。主要阐述历史溯源、地区分布、演变过程以及田野调查过程,由“肉连响”舞蹈动作的内容与形式、核心元素组成动作分析的基础结构。第三部分:第二章,“肉连响”基本动作分析。主要讲述通过观看传承人动作展示,运用传统民间舞教学法中提炼基本元素的手段,将“肉连响”提取出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基本步伐,并叙述基本动作的成因与跳法。第四部分:第三章,“肉连响”代表性动作分析。主要记录经典动作短句的打法与身体运动轨迹,以及选取由“肉连响”舞蹈元素组成的代表性舞蹈作品,分析作品的基本结构、内容与形式。第五部分:第四章,“肉连响”动作分析的价值与意义。结合以上分析内容,探索肉连响动作开发的可能性,思考民间舞教材开发的可行性。第六部分:结语。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肉连响”舞蹈的历史背景、阐述研究意义来奠定文章的理论依据。展开动作上的基础研究,构成“肉连响”舞蹈动作的基本框架,体现其基本的民族风格。在经典动作短句中详细记录动作打法,展开具体的动作分析。最后总结本文动作分析的价值与意义,探寻传统优秀舞蹈动作中的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舞蹈教材内容,帮助民族民间舞蹈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