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核医学作为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分支,在诊断、治疗肿瘤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核医学目前正朝着更深、更广的分子医学进发,利用基因、多肽、蛋白和单抗等标志物的“分子影像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对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标记抗体显像、基因显像和前哨淋巴结核素淋巴显像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双探头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前后的观察 对20名鼻咽癌患者分别进行了双探头符合线路18F-FDG显像、CT和(或)MRI检查。放疗前18F-FDG显像诊断鼻咽部原发病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100%;CT和(或)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是100%。放疗后18F-FDG显像诊断肿瘤残存和复发病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75.0%和88.9%;CT和(或)MR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66.7%和55.6%。18F-FDG显像在放疗前、后对于小而深的颈部淋巴结诊断均不如CT或MRI。放疗前、后18F-FDG显像的对照结果显示:放疗前鼻咽部的T/NT比值为1.86~6.19(平均值是3.49±1.42);放疗后的T/NT比值为1.55~2.78(平均值是1.69±0.50);放疗后的T/NT比值较放疗前明显降低(t=0.009,P<0.01)。 裸鼠人结肠癌模型中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 对188Re标记的CEA嵌合抗体及99mTc标记的CEA嵌合F(ab’)2抗体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进行了生物学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188Re标记的CEA嵌合抗体在裸鼠体内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注射嵌合抗体后24hr,肿瘤与血液、肾脏、肺、肝脏的T/NT比分别为0.99,0.75,1.78,2.19,肿瘤与其它脏器的T/NT比均大于1.94。24-96 hr肿瘤的单位重量组织摄取注射剂量百分数(ID%/g)均大于11%。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肿瘤而言,注射嵌合抗体后20 hr,即可获得清晰的肿瘤显影图像。99mTc标记的CEA嵌合F(ab’)2小分子抗体与全抗体相比,具有快速、清晰的显像效果,2 hr时肿瘤开始显像,3 hr时显像清晰,直径大于0.5cm的肿瘤都可以获得清晰的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