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N功能减退引起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损伤运动神经元的体外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障碍。生存期短、治疗药物匮乏、疗效不佳是当前治疗ALS的主要困境,而研究ALS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学界寻找治疗突破点。ALS-12型的致病基因OPTN的表达产物——视神经蛋白(Optineurin,OPTN)参与了胞内多种生化代谢活动,如自噬、囊泡运输、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等。我们前期实验中发现过表达与ALS相关的OPTN突变体(突变使OPTN功能减退)的小胶质细胞可引起运动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过表达野生型OPTN的小胶质细胞可引起运动神经元细胞活力升高。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重要一员,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其参与了 ALS的发病过程,小胶质细胞在疾病的极早期以促炎症的M1型为主,早期为起神经保护作用的M2型为主,而随着疾病的进一步进展,M1/M2比例失衡,M1型再次逐渐占优势,在疾病晚期以Ml型为主。因此,我们提出假说:OPTN功能减退可引起小胶质细胞向促炎的M1型极化并损伤运动神经元。本研究旨在验证该假说并为探究ALS-12型的致病基因OPTN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此外,既往研究提示NF-κB通路激活可使小胶质细胞向M1型转化,而OPTN参与了 NF-κB通路的激活,推测NF-κB通路在机制中起介导作用,在本研究中进一步探究了 OPTN通过NF-κ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M1型极化调控ALS发病的机制。方法1.将各OPTN突变型质粒(OPTNQ398X、OPTNE478G)、野生型OPTN质粒(OPTNWT)、OPTN siRNA转染入BV2细胞(小鼠来源的小胶质细胞系)以构建OPTN功能异常的小胶质细胞,与NSC-34细胞(小鼠来源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系)共培养并检测NSC-34细胞的细胞活力,初步探索小胶质细胞参与OPTN-ALS的发病过程。将OPTN siRNA转染入BV2细胞以敲除OPTN基因,并进行以下实验: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ELISA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等层面检测细胞的M1/M2型表达水平,探究OPTN功能减退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3.将细胞与NSC-34细胞共培养并利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NSC-34细胞的凋亡率,验证OPTN功能减退的小胶质细胞对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作用。4.利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p65(NF-κB转录复合因子亚基)的核定位、表达水平、转录活性,RT-PCR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下游产物TNF-α的mRNA水平以验证OPTN参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利用NF-κB调节剂进行反证实验,检测小胶质细胞亚型标志物表达水平及共培养的NSC-34细胞的凋亡率,探究OPTN通过NF-kB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Ml型极化调控ALS发病的机制。结果1.OPTNQ398X、OPTNE478G、OPTN siRNA 组的 NSC-34 细胞的细胞活力下降,野生型OPTN组的NSC-34细胞的细胞活力升高,提示小胶质细胞在OPTN-ALS中的作用。2.OPTN基因敲除的小胶质细胞中M1型标志物MHC-Ⅱ、NOS-2表达增加,M2型标志物ARG-1、FIZZ1表达减少,IL-lβ、IL-6、NO、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水平上升,IL-10、TGF-β等抑炎因子分泌水平下降,提示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3.与OPTN基因敲除的BV-2-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NSC-34细胞凋亡率升高,提示OPTN功能减退的小胶质细胞可引起运动神经元的凋亡。4.OPTN基因敲除的BV-2-小胶质细胞中p65核转移增加、表达增加、转录活性升高,TNF-α的mRNA的表达增加,提示胞内NF-κB信号通路激活。加入NF-κB信号通路调节剂后,细胞亚型标志物表达水平及共培养的NSC-34细胞凋亡率变化,提示NF-κB信号通路发挥介导作用。结论ALS-12型的致病基因OPTN的表达产物OPTN的功能减退可致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并促使共培养的运动神经元发生炎性损伤,该作用可能与OPTN功能障碍使得小胶质细胞内NF-κβ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ALS-12型的致病基因OPTN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开展床位调配的医院越来越多,通过床位调配以解决床位使用“浪费与不足”并存的问题,但床位调配仅对空闲床位进行管理,未对所有床位进行统一管理。当前研究表明,统一病区床位使用与管理能更充分的使用床位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因各医院情况不同,实现病区床位统一使用与管理,方法有所不同,现在并未形成规范。本研究旨在探索统一病区床位使用与管理的方法,并达到床位使用全流程管理,即构建全周期病床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冠心病(CAD,Coronary Artery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住院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是全球最大公共问题,其发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1,2]。平板运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依然运用广泛[3]。ST段压低是平板运动试验最常见的阳性表现[4]。一般以运动中J点后60-80ms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
研究背景和目的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了解致腹泻病原体对于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已知多种病毒可导致腹泻病,如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近些年,有研究显示人双埃可病毒、博卡病毒、嵴病毒、Salivirus、Cosavirus、Bufavirus、Tusavirus等病毒可能是新发腹泻病毒,但对于这些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尚未明了。蝙蝠、鼠和鼩鼱是人类一些病毒性感染的传染源,我们前期在对这些
胶质瘤(glioma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神经肿瘤,高级别胶质瘤预后差,术后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这和肿瘤细胞高增殖、高侵袭的生长特性有关。因此对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长行为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对其治疗提供思路和方向。microRNAs(MiRNAs)是一系列短小的、约20-24nt的非编码RNA,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参与多细胞生物体中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已有大
背景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青壮年,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NMO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免疫异常所致的抗体致损星形胶质细胞有关,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相关症状,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无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病理上则表现为白质
学位
目的探讨个性化微螺钉辅助快速扩弓器(personalized miniscrew-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der,pMARPE)的数字化技术设计与制作过程,评估该扩弓器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axillary transverse deficiency,MTD)成年患者的牙性、骨性效应及颧上颌复合体(zygomaticomaxillary complex,ZMC)在
研究背景和目的寨卡病毒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虫媒病毒之一,194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非人灵长动物身上分离。截至2016年,寨卡病毒先后在非洲、南太平洋地区、美洲地区等多地出现不同规模的爆发,已成为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80%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表现为不明显的发热症状,但其嗜神经性可引起胎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炎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孕妇的羊水以及小头畸形胎儿的脑组织中可检测到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