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在混凝土内加入多种掺合料配制改性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能力,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中普遍存在的温度裂缝问题。对多掺改性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心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在混凝土内加入多种掺合料配制改性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裂能力,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中普遍存在的温度裂缝问题。对多掺改性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和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通过分析,确定了多种掺合料组成的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中普遍存在的温度裂缝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大量资料,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基本形式,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给工程结构带来的危害进行了总结。(2)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本文以材料选择及掺加改性材料等为基础,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研究了改性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材料的合理掺量。(3)通过对120块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3种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有改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和静压弹性模量等,确定了多种掺合料组成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合理配合比。(4)通过对3种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的比较,研究了掺入聚丙烯纤维、乳化沥青等对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主要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可以明显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掺入适量乳化沥青也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掺入适量粉煤灰、聚丙烯纤维、乳化沥青等改性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提高更为明显。通过本文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仙游寺法王塔(公元601年)位于陕西周至县黑河峪口,是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密檐式砖塔,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经历了多次地震灾害,但仍然保持基本完好,体现了良好的
网壳结构由于受力合理、造型美观、施工方便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体育馆、展览馆等大空间的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将单层网壳与双层网壳相结合形成局部双层网壳,它具有美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公路桥梁负荷日趋加重;同时桥梁结构向着大跨和轻柔方向发展。这样使得公路桥梁的动力响应越来越多地制约着桥梁的安
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它自身的很多优点使得该结构体系目前在全国非地震区得到推广,深受开发商喜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短肢剪力
评价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层液化过程中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对桩基础设计有重要的意义。在之前的研究中,通过施加反压的方法来模拟振动荷载作用后饱和弱化砂土与水平受荷桩之间的相互
隅撑钢框架(KBF)作为一种新型的耗能支撑结构形式,其特点是隅撑一端与柱连接、另一端与梁连接,两者间最好是刚接,支撑斜杆一端与隅撑相连,另一端与梁柱节点相连,为框架提供侧
由于板件的薄膜效应,压型钢板的设计不仅允许板件出现局部屈曲,而且还可以利用屈曲后强度。设计中通常采用有效截面法。因此只要有效截面取得正确合理,即可正确确定构件的整
钢-混凝土组合肋壳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组合结构体系,由于其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和能够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等许多优点,因此该结构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设计分析时,如何正确地确
本文基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以俄罗斯实际工程设计为背景,选取现行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和俄罗斯《钢结构设计规范》СНиПⅡ23-81*进行钢结构设计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