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首次提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引领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领导作用得到了认可,教师课程领导力及其相关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课程理论的发展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来讲,我国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还相对匮乏,从而导致教师课程领导力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课程领导力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作为课程开发(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引领者的一种能力。从基本理念上讲,教师课程领导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观;课程品质提升的课程观;平等共享互动的领导观;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目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对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认识不足,导致多数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一直在课程领导之外游离。具体表现为:主观上,教师对课程领导接触不多,自身的课程领导意识不强;客观上,教师发挥课程领导力的环境缺乏以及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力缺失。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种,既有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这层面的原因。制度层面,传统学校管理体制的阻碍和教师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文化层面,学校管理者教育理念和学校固有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教师层面,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淡薄、课程领导知识面不足、课程开发能力低下、团队合作与协调力差这四个方面。为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功能,可以从制度、环境、团队协作以及教师自身这四个方面着力。第一,制度保障:赋予教师课程领导的权力;第二,环境支持:营造教师课程领导的学校环境;第三,团队协作:建立教师参与课程领导团队;第四,自身努力:教师课程领导素质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