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交通银行在1986年重新开业为标志,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有了17年的发展。在传统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约束下艰难成长起来的中小银行,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个层面构成的我国银行业组织体系已基本形成。在同国有大银行展开激烈竞争的过程中,中小银行已逐步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对营销的要求,指出银行营销实质上就是服务营销。与普通企业的营销活动相比较,银行营销在环境、对象、产品特性、计划和预测、劳动力数量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同。相应地,金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不同于一般的实物消费者。具有消费认知风险大、信息来源靠口碑、质量识别较困难以及品牌持有的稳定性高等特点。 结合美、英、日、德四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本文指出,成功的中小商业银行一般都具有三个特点,即具有特定的市场功能、具有有特色的经营业务以及具有地域竞争优势。与之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则存在市场定位不明、业务范围狭窄、缺乏统一规划的营销战略等问题。 为了提出适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本文从三个角度对银行的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在宏观环境方面,着重分析了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规环境以及技术环境对银行营销造成的影响。通过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分析,则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还处在弱势地位,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也正在逐渐打破。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双重夹击。运用SWOT分析,从组织形式、经营体制、政策环境、业务范围、技术进步等方面比较了中小商业银行同国有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明确了中小商业银行要想生存乃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市场定位,转而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运用营销组合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和技术领先战略,积极拓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