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民增收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以贵州省岟亨县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己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三农”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增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谓“农民富则国家盛”。步入新世纪,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对农民增收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但收效甚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需重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政府要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转变农民传统观念。通过教育、培训、医疗途径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从业竞争力,改善农民身体素质,为实现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氛围。   贵州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布依、苗、壮等20多种民族,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生活较为贫困。2010年贵州省总人口3474.6万人,农村人口2299.8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19%。如此多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投资不足。   本文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呈正相关为前提,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分析工具,农民增收为视角,贵州省册亨县为实证点,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该县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保守、政府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在对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后,最后提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初中音乐学科是一项较为重要的科目.初中音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还能使学生对不同音乐世界有不同的体会,其所包含的知识涉及初中乐理知识、情感与艺术理论知识等.本人
期刊
语言是环境的反应,教师应该设置语言环境,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研究生学生干部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辅助者,更是加强高校管理者、教师与普通研究生联系的重要中介,也是高校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源泉,在研究生群体中发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以及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因此,对于一门语言类学科而言,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地区差异大的特点,其中农村老龄化尤为显著。农村老年人口数目日益增长,使得老年人医疗需求也随之增
世谓红豆有三种:赤小豆、海红豆、相思子。形分草本、木本、藤本;性分无毒、微毒、剧毒。  我眼前的这棵红豆树显然是海红。  四人合围,擎天之势,不高声语,恐惊天人,一副只有云朵才能“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样子。年一千二百余,不知经历了多少“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掐指一算,当属于唐朝老树。  在这棵树上采撷红豆,要备一双李白式的摘星手。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佛一念动咒语,相思便
期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改中要求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给出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