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关节机器人非线性同步控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为了保证机器人能够良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关键所在。为获得高性能的机器人系统,必须在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器设计时考虑关节的柔性因素。与传统的刚性机器人相比,柔性关节机器人引入了附加的自由度,使得柔性关节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多自由度柔性关节机器人,其末端执行器位置由所有执行机构共同决定,因此有必要采用同步控制方法使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协调运动,以得到高性能的控制效果。本文将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引入到柔性关节机器人的控制中,实现了多自由度柔性关节机器人的同步控制。由于柔性关节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中存在建模误差、外界扰动、非线性摩擦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线性控制器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引入了一类非线性饱和函数对线性控制器进行改进,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柔性关节机器人状态反馈同步位置控制。针对传统PD加实时重力补偿的控制器未考虑到各个执行机构的同步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位置误差交叉耦合的PD加实时重力补偿的同步控制策略。2.柔性关节机器人输出反馈同步位置控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速度信息获取的不方便性和不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只基于关节位置测量的输出反馈同步控制器。进一步考虑了实际工程中驱动器所能提供的控制力矩是有限的,超过最大限度的力矩都将会限幅输出,提出了输入受限输出反馈同步控制器。3.柔性关节机器人不基于模型同步位置控制。由于实际的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很难精确获得系统模型,但上述方法都需要机器人系统的重力矢量项的模型信息。对此本文应用奇异摄动理论对模型化简,对于位置控制问题提出了加入柔性补偿的非线性PID同步控制器。4.柔性关节机器人滑模同步轨迹跟踪控制。对于柔性关节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本文基于奇异摄动理论和交叉耦合策略,提出了加入柔性补偿的非线性PID滑模同步控制器,解决了传统PID控制器不能实现全局渐近稳定的问题。对于上述诸算法,本文均给出了稳定性证明,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有效性。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部颁布
期刊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
超声速喷管的作用是将亚声速气流转变为超声速气流,它是火箭发动机必要构件。因此从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上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设计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开
学位
机构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伴随着越来越多新机构的出现,许多新机构中都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机构的因素,再应用传统机构学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准确的研究这些新机构,因此有必要用新概念和新方法来研究这些新机构。李学荣、邹慧君等提出了用广义机构的理论体系来研究现代机构,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相应的结果:1.研究了广义机构的结构,其结构组成要素分别是拓扑要素、几何要素和物理要素;讨论了广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