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施工方便、耐火性能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钢管混凝土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能和经济效益,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是节点问题却是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中的一大难题,制约了这种性能优异的结构在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设计是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应该重点深入研究。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节点的研究相当广泛,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节点的动力性能是设计的关键,也是施工的难点,逆作法中钢管内的混凝土有必要先浇筑,对需穿过钢管混凝土的节点结构形式的施工带来很大不便,且对已承受荷载的钢管混凝土需要进行破坏,不利于结构的安全,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于现场施工的钢管混凝土节点形式,并对这种节点形式进行了低周往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加载试验,之后对其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该种节点的滞回特性,以及几个参数对节点性能的影响规律。具体进行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作了6个3:1的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装配式节点缩尺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循环荷载加载试验。详细的研究了各个节点的破坏现象,通过试验分析得到了新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和延性特征。节点承载力略低于理论设计值,加载过程中强度刚度退化不明显,延性和耗能指标都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说明这种节点达到抗震设计要求。其次根据设计节点试件时所设定的加强环板尺寸、加强环板形式、轴压比、节点区加固与否四个参数,来分析各个因素对节点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性能、耗能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对节点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理论分析研究了节点加强环板、钢梁、钢管壁的应变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机制,基于挠度分析法分析了节点刚性的定性判断,参考相关设计规程,验算此类节点的承载力。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板尺寸、节点区加固形式和轴压比的这种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前期均较为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刚度和强度退化不明显,但是到了加载后期由于钢梁翼缘与加强环板处出现应力集中,使得节点的承载力急速下降,从而导致节点的破坏,说明此类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但是节点钢梁与环板连接处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管混凝土梁柱加强环装配式节点同普通加强环节点一样,可以视为刚接,能够实现“强柱弱梁”和塑性铰形成于环与梁交角处的抗震设计理念,其构造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可用于抗震区的设计,且施工更为简洁合理,势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