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合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肾衰竭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衰合剂是导师涂晋文教授针对急性肾衰竭(ARF)“热、瘀、湿、毒”的主要病机特点,以清热、解毒、化瘀泄浊、凉血养阴为治疗大法,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拟定的经验复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为了探索一条运用中药复方结合透析疗法降低重症ARF病死率的有效途径,本课题着重研究了肾衰合剂对实验性急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影响,并从肾脏血流动力学、自由基损伤、钙超载、致炎性细胞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防治急性肾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该复方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维拉帕米组(verapamil,Vp)及中药肾衰合剂组(SSM)共四组,以肌注甘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于造模同时均予以生理盐水0.1ml·kg-1灌胃,西药组及中药组则分别予以Vp0.4mg·kg-1、SSM22.5g·kg-1灌胃,并按此剂量每天灌胃1次,直至处死。分别于造模后24hr,(1)观测各组大鼠存活率及肾功能(BUN、Scr),并以光镜观察造模后不同时相(24hr、3d、5d)肾组织形态改变;(2)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3)分别采用放免分析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ET、TNF-α及NO;(4)以机械筛网分离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单个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荧光示踪法测定[Ca2+]i;(5)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肾皮质SOD、MDA;(6)分别于造模后不同时相(24hr、3d、5d),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PCNA及EGFmRNA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SM能(1)提高ARF大鼠的存活率,降低24hr时Scr及BUN,改善肾功能,其疗效略优于维拉帕米;(2)减轻ARF肾脏病变程度,减少24hr肾小管坏死数及管腔内管型数;(3)对肾脏的超微结构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内质网、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内皮细胞等形态结构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疗效略优于维拉帕米;(4)提高肾皮质SOD活性,降低MDA含量;(5)提高血清NO水平,同时降低血浆ET含量;(6)显著降低血清TNF-α的水平,疗效明显优于维拉帕米;(7)拮抗小管上皮细胞[Ca2+]i的升高;(8)使ARF中期(第3d时)肾组织病变较同期其它两组明显减轻,并使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提前,至ARF恢复期(第5d时)肾组织结构恢复重建良好;作用明显优于维拉帕米;(9)促进ARF中期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及EGF前体mRNA的合成,从而增加EGF的合成释放,而维拉帕米无此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肾衰合剂能通过显著调节内皮源性舒缩血管物质的比例,从而改善肾供血供氧,继而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拮湖北中医学晚 傅士研允生毕业论文抗钙超载,洁抗氧自由基损伤,并能清除炎症始动介质,从而起到了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变程度、提高ARF存活率的作用;(2)同时通过促进ARF中期小管上皮细胞合成释放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并加快了其增殖,使肾脏处于病理损伤状态下的时间缩短,肾组织的再生修复提前,因而缩短了病程,而西药维拉帕米无明显作用。 总之,肾衰合剂对ARF具有良好的保护和加速修复的作用,其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为了将AutoCAD格式的大比例尺地形要素依据地理信息数据字典及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完整无损、快捷的入库,文中基于ArcGIS和i Data技术对地形图数据的处理与入库做了对比分析。
为探究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释放到水中石油烃的吸附性能,选取麦秆炭、椰壳炭、稻壳炭和棉秆炭作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别考察反应时间、生物炭投加量、pH值和溶液初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榕树叶中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为Purospher
文化自信源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衡量标准。从唯物史观的视阈看,文化自信作为中国道路上的重要元素,有其深厚的现实性基础。它不仅植根于中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