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情感类“真人秀”节目的真善美诉求——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人秀”——这个牵动着中国大众娱乐文化敏感神经的电视节目带给我们史无前例的媒体范例,已然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奇观.观众也已被无所不在的电视娱乐所感染,从最初的仰视娱乐到平民娱乐,再到如今的参与娱乐,“真人秀”变成一场在媒介建构下众生参与的狂欢仪式.  从各种平民选秀的造型运动到刺激紧张的竞技运动,中国的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尽享“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样式带来的娱乐狂欢,一时间各种“真人秀”节目挤爆荧屏,电视观众趋之若鹜、如痴如醉.  “真人秀”节目在中国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影响很快便在中国体现出来,受众沉浸在电视所营造的娱乐氛围中醉生梦死,电视媒体为不落人后追求收视率不断的复制甚至粗制滥造电视节目,此时怎样将带有西方特色的“Turemen Show”变成融合中国美学的“真人秀”,使其能在中国这个独具文化特色的广袤土地上开花结果变成中国媒体人必须关注的话题.  此时,情感类“真人秀”节目的诞生使得本就有些混乱的中国电视媒体变得更加疯狂.  情感类“真人秀”是“真人秀”节目的一种新生的节目样式,它具备“真人秀”的原生态和平民参与等特点,同时又由于涉及爱情金钱婚姻等等敏感话题而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栏目是一档婚恋交友与情感“真人秀”交织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从早期涉足“三俗”到回归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真善美价值体系,节目超越了“相亲”的局限,进入探讨“当代青年的情感生活和人生价值观”这一更高境界,社会影响和收视率愈来愈高.  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原本由西方国家引进的这类情感“真人秀”节目样式,其本身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和媒体传播方面已经进行了周密的测量和设计,具有很高的传播效应,但如果违背或脱离中国国情和民族价值观,其生命会非常短暂.反之,一旦能够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将西方的“真”化为中国的真,将普遍意义的“美”化为中国的美,并把“从善如流”的中华传统美德纳入其中,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期刊
草堂,常指隐者所居住的简陋茅屋,为一种建筑形制。至唐代草堂不仅被诗人频繁使用在诗文中,还被作为绘画题材被文入画家所使用。卢鸿是最早使用“草堂”题材表达归隐之心的文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扬州东圈门历史街区中盐商住宅汪氏小苑的建筑空间及建筑特色,文章从其存在价值、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空间组合、装饰特色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研究并梳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