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强度突变诊断分析及强度统计释用预报方法研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部分用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地区登陆前突然减弱和突然增强的两类热带气旋(TC)进行大尺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突然增强的TC位于副高的西南侧或南侧,低空有明显的西南气流卷入TC内部,而突然减弱TC基本在副高西侧或西北侧;(2)突然增强TC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均较强;(3)充足的水汽输送是TC登陆前突然增强的另一重要原因.第二部分运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考虑气候持续性因子、天气因子、卫星资料因子,以TC强度变化为预报对象,建立华南近海24、48、72小时TC强度预报方程.各预报时刻回归结果较好,选入回归方程的天气因子一般是反映动力强迫作用的因子,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气候持续性因子的方差贡献变小,天气因子的贡献增大.用"刀切法"进行独立样本检验预报误差较小,而且相同样本与CLIPER法预报结果比较,预报误差减小、预报趋势一致率提高.本文的一个新尝试是在预报因子中加入卫星资料,虽然24、72小时预报结果没有明显改善,但48小时预报结果与无卫星资料的比较有改进.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和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版)两次降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
  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日趋恶化,下游频繁发生断流,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危机的科学依据在于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认识
  本文对现有的3DVAR/MM5系统进行了修改,使其具有直接同化ATOVS辐射率资料能力。选取2002年7月23日前后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为个例,进行了同化试验,比较了同化ATOVS资料与
本文所讨论的沙尘天气主要为起沙机理一致的扬沙和沙尘暴,研究范围为北纬35度以北地区,站点340个。文中首先对所选我国北方范围的沙尘主要影响区进行分区,用网格面积加权计算区
本文中模拟了一次强对流过程的流场、雷达回波和含水量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分析了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冰雹粒子主要由冻滴(CNfh)和霰(CNgh)转化形成,其中冻滴
变分同化技术被公认为是提高数值模式初始场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它对目标函数的数学性态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目前的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在业务中要求有较高的环境才能实现.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