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老龄问题较为突出,老龄人口总体呈增长态势,养老变成最为直接和现实的问题。空巢化和高龄化是中国老龄化最为显著的的特征,长期失能的老人群体规模也随之扩大。其中,作为响应号召并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现的特殊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困境。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失能老人面临着“法定赡养人少”、“空巢”、“失能”等多重问题,成为我们在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类群体,亟需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以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他们的养老问题。本研究在梳理养老服务概况、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式、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社会支持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展开调研,选取调研对象运用个案工作法开展服务。前期通过实地深入北京市X区调研,将调研数据放入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调研对象的人口结构和基本生活状况。结合社会支持理论归纳出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失能老人存在四个维度的困境:健康医疗层面——身体健康状况差、自我康复存在困难;经济层面——供养能力不足、精神慰藉层面——精神慰藉不足、缺乏硬性保障;生活照料层面——子女照护不足、邻里支持减弱、社区机构照料缺乏、配偶承受长期照护压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专项性政策不够完善、社区养老功能缺位、专业机构和人才缺乏、老人自我认同感低。在前期对此类群体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为案主开展为期三个阶段的个案工作服务,第一阶段目标是与案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第二阶段针对案主的低认同和低效能感,进行生命历程中积极事件的回顾,实现增能;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感受到来自社区和街坊邻居好友的支持;第三阶段鼓励案主和其配偶分别参与到相关的朋辈支持小组中,建立属于自己人际关系圈。通过具体服务开展探索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失能老人养老涉及多个主体,可以从建构社会支持体系入手,发挥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的力量。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政策保障体系,鼓励专业机构发挥养老力量,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正式社会支持;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要从老人自身和周边环境出发,增强个体自我支持,建立朋辈和家庭支持,营造社区互助的养老氛围。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构建养老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