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钙蛋白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钠肽在冠心病猝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法医检案实践中,常会遇到猝死案例的发生。由于猝死的意外性、急骤性、突然性,容易引起法律纠纷。而在各种猝死的病因中,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是最常见的因为。SCD多发生在发病后1~2小时内,常规病理学检验多见心肌肥大、嗜酸性变等改变,缺乏典型的形态学诊断依据,这给冠心病猝死的诊断和鉴定增加了难度。因此应用病理学新技术,进行冠心病猝死的早期诊断的研究,已成为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以其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将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并且操作方法统一,成为近年来研究冠心病猝死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选用心肌钙蛋白Ⅰ(cTn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钠肽(BNP)等三个标志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在心肌梗死组织及其周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正常心肌作对照,探索其对诊断和鉴定SCD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cTnI、bFGF、BNP在心肌梗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nI、bFGF、BNP在心肌梗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 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图片,应用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在cTnI免疫组化染色中,正常心肌cTnI的累积光密度(IOD)明显高于SCD组,两组间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01)。在bFGF免疫组化染色中,正常对照组bFGF的IOD明显低于SCD组,两组间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01)。在BNP免疫组化染色中,正常对照组BNP IOD明显高于SCD组,两组间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01)。   结论:cTnI及bFGF、BNP三者的免疫组化的联合应用,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对SCD的死后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神经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脑部肿瘤,约占脑部肿瘤的40.49%,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肿瘤致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导致35~54岁成年男性和15~34岁女性肿瘤死亡的第四大病因。   当前,传
学位
肿瘤坏死因子(TNF)首先于1975年由Lloyd Old等发现,因最初发现内毒素能诱导机体一种糖蛋白的表达并引起实体性肿瘤的出血坏死而得名。TNF分游离型和跨模型,都有生物学活性。跨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是1995年采用减数杂交技术在诱导终末分化的人黑色素瘤细胞HO-1中发现的新基因。该基因在诱导分化后的黑色素瘤细胞和正常人黑色素细胞中高表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阿尔茨默病、帕金森病等“老年病”发病率逐步提高,患病人数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医疗卫生问题。多年来研究表明,脑
目的探讨毛梗稀莶草水提取物的舒血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累积浓度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0.1、0.3、0.5、0.8、1.0 mg/mL对由苯肾上腺素(PE,1.0μmol.L-1)或KCl (60 mmol.L-1)预收缩的血管环的的舒张作用。在有钙或无钙营养液(Krebs营养液)中,观察毛梗豨莶草水提取物的血管收缩效应。利用各种阻断剂预处理后,观察毛梗稀莶草水提取
目的:胰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并有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使胰腺癌成为实体肿瘤中治疗效果较差的肿瘤之一。免疫治疗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