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非农业工作,形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中,很多是子女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轻父母,他们的劳动力流动势必会对年幼的孩子的福利和教育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家庭中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会对子女的福利和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尤其是母亲角色的缺失,使得儿童在生活上缺乏关爱和照顾,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从而导致了他们性格上的孤僻和学习上的落后。而另一方面,父母跳出农业生产的圈层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带来见识的增长、观念的转变、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投资能力的提高又会对子女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已有的文献对农村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个人因素、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学历背景等方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经济、社会等宏观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影响义务教育投资的重要因素引入家庭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关于父母角色缺失的子女的教育的文献的研究内容多限于现状及比例的描述上,本文则在现状和比例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最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父母劳动力流动情况对子女的具体影响。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所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描述,并且对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介绍了已有文献对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劳动力流动及家庭角色缺失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第三部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义务教育现状。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转移劳动力对家庭地位和生活的满意度等方面对农村年轻父母的劳动力流动情况进行描述。其次,从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读情况、义务教育成本及构成、义务教育投资形式等方面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描述。另外,关于城乡儿童学习成绩也进行了简单的对比。第四部分:理论模型。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证分析中要用到的模型。首先是家庭教育决策的一般模型,包括贝克尔的新古典家庭模型以及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在经典的家庭模型的基础上,学者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建立了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模型,实证模型是根据家庭教育决策模型推导出的家庭教育需求方程,在实证的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五部分:实证研究。基于SPSS19软件,运用全国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样本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自变量分别选取子女年龄及性别、父母劳动力流动情况、父母学历和家庭规模、家庭净资产;被解释变量分别是子女的成绩、是否继续上学。最后根据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结果分析各个自变量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第六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结论方面本文得出农村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问题仍不容乐观、父亲的劳动力流动会对女孩的成绩、男孩的教育机会产生正的影响。最后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