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介词on教学实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介词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必须学习的语言知识,在我国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在2015年成都地区小学五年级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介词是英语学习的核心知识,必须列入测试范围。可见,介词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就已经体现出其重要性了。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忽略了介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关系,使学习者机械记忆词义,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这就导致许多小学段的语言学习者深感介词的多义性太复杂、太抽象,无法真正理解,更难以灵活运用。因此,如何使小学段的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灵活运用介词,成了认知语言学者及教师们的当务之急。认知语言学以人类体验认知为基础对多义现象进行研究,认为体验认知是介词意义的基本来源。目前认知语言学对介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主要研究了over, through, with, in等,对于介词on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学应用研究也有所涉及,但实验对象多以成年学生为主,把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教学研究相对不足。鉴于此,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语介词on的教学研究,研究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22名语言学习者。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采用认知语言学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研究过程包括前测、教学过程、后测和访谈四个阶段。研究发现:(1)在教授英语介词on时,认知语言学方法教授的实验组比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控制组表现好,这表明前者更有助于小学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运用介词;(2)认知语言学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介词的兴趣。本教学研究的启示是,在英语介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小学英语学习者理解介词的多义性,让他们从小了解介词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在生态危机全球化和全面化的背景下,生态成为当前各学科研究的热点。在文学研究领域,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William Rueckert)认为探索文学生态学或者通过将生态学概念应用
为了寻找自身的社会认同,人无法避免成为某个群体的成员,内群与外群的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基于内外群不同的核心比较维度,群际以其异于独立个体的特点赋予群体成员全新的思考
介绍声音编辑软件GoldWave的基本使用方法,如获取音频、编辑声音和制作音频的特殊效果等.
变译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例如广告的增译,新闻报刊的编译,科技信息的摘译等等。对于这些翻译方法的使用,中国学者黄忠廉教授,基于其多年的翻译实践,于2001年系统地提出一个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翻译研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研究视角也随之更加广泛。翻译研究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历史等语境下进行探讨,由此拓展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