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逐年上升与无害化垃圾处理的需求促使我国大力推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减少垃圾填埋对土地的占用,还能够有效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有效缓解我国垃圾处理压力。然而相较于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上升,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管理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统筹规划。部分焚烧发电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远远高于当地垃圾产量导致供给不足,甚至有些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了获得高额的垃圾处理补贴对可回收垃圾也采取焚烧的处理措施,严重阻碍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对送往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数量和种类缺少相应的监管。本文试图从原料供给的角度,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径进行优化研究,寻求科学的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径,并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对供给路径进行优化,达到降低项目运行风险,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目的。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当前国内外针对垃圾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原料供给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梳理,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鉴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原料供给路径既不同于一般的生物质原料供给也不同于简单的垃圾收运过程,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焚烧发电对垃圾热值的要求以及垃圾处理数量对焚烧发电厂的影响,提出基于垃圾“质”和“量”双重目标的最优供给路径,采取从垃圾源到垃圾中转站再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两阶段供给路径;接着分别对供给路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垃圾源头收运路线最短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垃圾收运路线的规划,基于经济性的考虑,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垃圾中转站的二次选址以提升垃圾转运效率;之后,综合考虑垃圾中转站的转运能力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处理能力,进行垃圾数量的调运优化分配,保障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供给且避免发电厂的超负荷运行;最后,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径进行优化,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首先,本文将原料供给理论与垃圾转运相结合,确定了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径,采用从垃圾源到垃圾中转站再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线,有助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监管工作的开展;其次,本文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路径进行优化研究,利用遗传算法对垃圾收集过程进行路线规划,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垃圾中转站的选址优化,采用线性规划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数量供给分配进行了计算,通过以上研究,能够有效的保证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原料供给数量和质量,以此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