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湿地典型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 ——以长江口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f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湿地由于具有形成和发育过程特殊、环境特征独特、人口密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一直是海岸带研究的热点区域。咸淡水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径流、潮流共同作用,使得河口湿地水文过程成为维持区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过程,同时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长江河口为例,通过历史数据搜集与整理、遥感影像与海图的分析和处理、野外固定样地观测等方法分析不同时空尺度下河口湿地典型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特征,同时探究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响应的滞后性和累积效应。基于此,构建较为完整的多时空尺度河口湿地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研究体系,为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河口尺度上,沙洲离岛湿地和潮间带滩涂湿地的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响应受到了入海径流泥沙控制下区域水体含沙量条件和地形地貌演变之间相互作用的驱动。研究结果显示,1985-2015年间长江口沙洲离岛湿地九段沙和潮间带滩涂湿地崇明东滩的植被与沙体的演变趋势相似。在长江口入海径流、泥沙条件变化的影响下,九段沙和崇明东滩邻近水域的水体含沙量明显下降,潮流流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九段沙和崇明东滩的植被面积与沙体面积、入海泥沙量、邻近水域水体含沙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沙体面积与长江口入海泥沙量、邻近水域水体含沙量和湿地植被面积间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植被对水文过程、沙体变化的响应特征在不同高程和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2.河口湿地植被对河口尺度水文过程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作用。滞后对应分析中入海泥沙量与九段沙和崇明东滩的沙体和植被面积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相关性相比同步对应分析更高。通过累积对应分析得到的入海泥沙量与沙体、植被面积之间的相关性在累积两年或三年的处理中最高。生物类群响应的滞后在响应过程的多个环节中相互嵌套并存在差异。3.在生境尺度上,河口湿地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既受到水文过程强度和水体理化因子的直接驱动,也受到水文过程影响下的沉积物理化指标的间接驱动。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在半日潮、半月潮以及季节尺度的调查中,筛选得到的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和生物量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既包括水体流速、水深、盐度等水文过程强度指标及水体理化因子,又包括沉积物含水率、沉积物中值粒径等沉积物理化因子。水文要素直接驱动和通过沉积物理化因子间接驱动两种方式在其他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中普遍存在。同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植被带生境水文过程的水体流速、水深等多数水文要素差别显著(p<0.05),藻类盐渍带底栖动物群落相比海三棱藨草带对水文过程的响应更加明显。其他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特征和关键的驱动因子在不同植被带也普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不同植被带水文过程的水动力强度本身的差别以及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4.不同生活型和体重的生物类群对生境尺度水文过程的响应有所差异。本文中,底内型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对半月潮的响应不显著(p≥0.05),而底上型和半底内型生物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季节之间,底内型生物的变化同样不显著(p≥0.05),底上型和半底内型生物变化显著(p<0.05)。筛选得到的对不同生活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组合也存在鲜明的差别。这反映了不同栖居方式生物类群对生境水文过程的响应特征和机制都存在差异,栖居于沉积物表层和底上的底栖动物对水文过程的响应更加强烈。同时,体重较小(<0.05g)的底栖动物在水动力强度更小的小潮期数量所占的比例更大,而在大潮期占比非常小。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的个体重量组成也存在差异。筛选得到的与体重较小的底栖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环境因子组合一般都包括最大流速和最大水深,而在体重较大的类群中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一般是流速和水深的平均值。这表明不同体重的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也有所差别。5.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对生境尺度水文过程的响应具有鲜明的时间分异特征。首先体现在底栖动物群落对半日潮、半月潮和不同季节水文过程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子都差别明显。如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对半日潮的响应均不显著(p≥0.05),而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度对半月潮的响应却十分显著(p<0.05)。筛选得到的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影响的水文和沉积物理化因子在不同潮周期和季节间也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底栖动物群落对生境水文过程的响应同样存在滞后和累积效应。通过滞后对应分析和累积对应分析得到的不同潮周期中群落整体的丰度、生物量特征与水文和沉积物因子的相关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如在滞后2个半日潮周期(r=0.281;p=0.023)和累积2个半日潮周期的非线性回归分析中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丰度的相关性(r=0.545;p=0.018)均明显高于同步对应分析的结果(r=0.138;p=0.023)。造成滞后和累积效应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明。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湿地的生物类群对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水文过程均存在响应。整体来看,由于河口水文过程本身具有尺度特征,生物类群对河口湿地水文过程的响应也存在明显的时空尺度效应。保持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不被破坏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维持区域水沙条件的相对稳定。在未来开展河口湿地生态研究和调查时需要谨慎考虑和甄别时空分异、植被类型差别等因素造成的影响。同时需要重视生物类群对水文过程响应的滞后性和累积作用,并结合长期的系统监测对其进行具体量化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蛋白质N-糖基化是糖链在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作用下与特定的天冬酰胺侧链共价结合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糖链一方面通过调节所连接蛋白质自身性质(如构象)发挥间接功能,另一方面可与受体蛋白结合发挥直接识别功能,包括细胞黏附、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等。目前,N-糖基化研究集中于糖链结构表征、功能研究以及疾病相关异常糖基化分析,而构建结构明确且种类丰富的糖链和糖肽标准品库分别是结构功能糖组学研究和
网络是用顶点和链接来表示复杂系统的典型表现形式,其中网络组件之间的交互模式是复杂的。网络可以是静态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可以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在网络规模爆炸性增长的新形势下,网络分析的复杂性是不同的。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网络科学概念,称之为大网络。大网络通常都是大规模的,具有复杂的高阶内部结构。本文研究了围绕大型网络社区的几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识别网络中最有影响力或最关
有机固-液相变材料(PCMs)由于相变焓值高、过冷度小,在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而聚乙二醇(PEG)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PCMs之一,但其本征的固液相变流动及能量转换功能缺失是其在太阳能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有机固-液PCMs中引入支撑骨架赋予其定形相变特性,是解决其固液相变流动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支撑骨架的引入往往伴随着相变焓值的大幅度降低;而多孔碳支撑骨架的引入,在赋予材
毫米波异质集成技术通过异质组装和异质互连,将高性能的Ga As电路、In P电路等与硅基电路进行集成,突破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局限性,是集成电路在“后摩尔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硅基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的光敏复合薄膜多层布线工艺是一种备受业界关注的三维异质集成工艺。该工艺采用低损耗、易固化的光敏型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高分子纳米药物具有高效、靶向、副作用低等优点,但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在体内循环中高分子纳米药物存在药物早释及被组织细胞清除的风险;(2)单纯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难以实现纳米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高效累积及癌细胞对纳米药物的有效内吞;(3)高分子纳米药物的载药量仍有待提高等;(4)单一的化疗纳米药物可能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如何实现多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本文中简称为CFRP)和钛合金(本文中简称为Ti)叠层结构因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这类叠层结构通常采用螺接或铆接的连接方式,因此制孔已成为此类叠层结构零件制造过程的必要环节。作为主承力构件,CFRP和Ti叠层结构零部件通常承受复杂多变的力热载荷,为了保证叠层结构良好的连接性能,叠层结构制孔质量要求高。与传统分体制孔相比,叠层结构一体
亚偏晶Cu-Pb-Sn合金具有由硬Cu-Sn固溶体基体和软富Pb第二相(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SPPs)组成的两相结构。分布在基体中的低熔点SPPs在摩擦过程中受热熔化,将于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液态润滑层,起到大幅降低摩擦系数的作用。由于该合金具有优越的自润滑性能和较高的强度,被视为制备高速重载发动机轴瓦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国内该类轴瓦完全依赖进口,其主要原因为Cu-P
电子封装技术微型化密集化发展,使得焊点尺寸急剧减小,这将造成钎焊回流时焊点内过冷度增大、焊点界面处元素交互扩散作用增强,再加上焊点界面反应“尺寸效应”,从而使焊点钎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层厚度急剧增加。由于IMC的脆性,使焊点的可靠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如何有效抑制焊点界面IMC的过度生长,提高焊点可靠性,成为决定先进封装技术微型化发展的关键。本文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在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受限的环境下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在用的陀螺仪无法兼得高精度与小型化,从而限制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得益于微加工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陀螺仪可以兼顾高精度和小型化,相比其他陀螺仪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成为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核磁共振陀螺仪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性能的提升和小型化的方案设计。本文则
自噬及自噬相关基因在免疫细胞发育及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utophagy-related gene 7(ATG7)、Autophagy-related gene 10(ATG10)是自噬小体形成和延伸过程中的重要组分。正常状态下,体内需要基础水平的自噬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应激状态下,自噬循环利用大分子进而为细胞存活提供能量和物质来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相关基因也可在自噬途径以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