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扬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一直在推进,这使一大批学校空间变迁,为城区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城市布局规划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教育质量提升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学校空间变迁带来城市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以民工子弟学校为例,学校空间变迁为民工子弟学校带来了新环境和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对学校举办者、教师及学生家庭三大群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针对学校空间变迁,以往教育界的研究重心大部分聚焦在乡村学校的地域性变动、政策性调整,大部分的研究区域在乡镇,涉及城区学校空间变迁的研究较少。如今民工子弟学校空间变迁频频发生,引发的新问题迫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者对民工子弟学校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与审视。随着党与国家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规范了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管理、明确了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政策。因此,本研究将扬州市民工子弟学校——X小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尝试从X小学的空间变迁史中分析成因,提出有价值的思考与建议。本研究梳理扬州市X小学的搬迁历史,分析空间变迁对X小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分析X小学进行空间变迁背后的动因。总结研究发现,空间变迁为X小学带来了适宜的文化氛围,安全的教室与便捷的交通,但也导致了X小学举办人、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方认同感的不足。学校空间变迁的主要成因是学校校址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空间冲突,“十三五”以来大力实施的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保障不充分导致处理方式相对单一。通过对国内和国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本研究总结民工子弟学校空间变迁的成功要素,结合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案例经验,在考虑扬州市随迁子女分布特征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从明确变迁方向、加强监督管理、重视基层诉求及健全补偿机制这四个维度出发,尝试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策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