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近年来成人正畸患者明显增加。成人患者在矫治器的选择上对美观的要求较高,更愿意接受与牙色相近的陶瓷托槽和塑料托槽。大多数塑料托槽由聚羧酸及塑料粉末制成,外观令人满意,但塑料托槽易着色、脆性高,受压力易断裂。由于塑料托槽价格低廉,外形美观,可以满足成人正畸患者的需要,受到人们的亲睐,但其粘接强度无法达到正畸临床要求。本实验就如何改进塑料托槽的强度,对塑料托槽材料聚碳酸酯的改性进行研究,选择无机填充材料钛酸钾晶须、抗氧化剂、增韧剂、偶联剂增强聚碳酸酯的刚性、韧性和抗氧化性,解决塑料托槽的缺点,以满足正畸托槽临床要求。材料与方法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粒料的制备:将在高速混合机中预先经偶联剂处理的钛酸钾晶须、PC、各种助剂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TSE-30型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经牵条、冷却、切粒后得到钛酸钾晶须的粒料。在高速混合机中,对不同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处理方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测试。为研究晶须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6#实验,以KH550(1%)为偶联剂、KT—17(5%)为增韧剂用无机填料填充PC具有良好的效果,以此作为研究的参照,选择晶须用量的配方设计。为选择合适的偶联剂处理晶须表面以提高晶须与PC之间的粘接性,获得理想的界面包覆层,并研究偶联剂的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以晶须的用量20%、KT—17(5%)为增韧剂来选择偶联剂,本文选取了KH—550、KH—560、NDZ201三种偶联剂作对比,进行了7#~22#实验。我们在晶须增强PC材料的制备工艺中采用了两种挤出工艺,对比了两种挤出工艺下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标准试样的制备,将制得的改性料用WG-100型注射机按国家规定统一标准制得性能测试标准试样,然后进行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和力学性能测试。托槽的制备。结果对晶须表面处理不宜采用高速搅拌,因高速搅拌对晶须损伤严重,切高速混合时间越长,晶须的长径比越小,低速混合在较宽的时间范围内基本不损伤晶须,它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良好,因此对晶须进行表面处理时,不宜采用高速搅拌处理方式,应根据晶须的实际用量,适当地增减低速混合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晶须表面处理时间。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钛酸钾晶须表面处理增强PC复合材料性能效果优于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以KH550醇化酸性水溶液最佳,KH550用量1%最合适。作为增强材料钛酸钾晶须可以有效地增强P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钛酸钾晶须添加量在40%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工艺二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明显高于工艺一制备的复合材料。结论以硅烷偶联剂KH550醇化酸性水产溶液处理钛酸钾晶须(在高速搅拌机中采用低速搅拌),在挤出的造粒中采用分段加料工艺,即在进料段加入PC,在催化段加入钛酸钾晶须,钛酸钾晶须的添加量为40%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优于纯的PC材料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