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商业化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的氛围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城市旧区改造建设,也给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带来了重新焕发活力的契机。通过调整和转换历史街区原有功能,使其更适应旅游开发和利用的保护方式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其与日益升温的文化旅游产业也一拍即合,更加加速了各城市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进程。在此背景下的商业化开发在复兴街区活力,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会因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以及经营和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而造成街区物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破坏,表现为注重商业经营使用功能和旅游配套服务的功能性满足,而忽视游览人群的情感需求。  本文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发掘那些容易令使用者产生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情感反应的环境要素,并探究其实际作用效果,即氛围。论文利用使用后评价的相关理论,开展了对成都市内三个代表性的商业化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的氛围的主观评价调研,分析部分街区氛围相对失落或繁荣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改善历史街区商业化后的氛围的设计原则和对策,使之更好的贴近使用者心理,以期提高文化旅游的品质。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题目中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与界定,并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历史街区更新理论和氛围理论等文献资料,初步掌握研究现状,为下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章在研究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构成商业化历史街区步行空间氛围的环境要素,包括构成要素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通过参与性观察和问卷访问等方式进一步检验和提炼影响街区氛围的关键因子;第四章根据提炼的氛围因子对三个研究样本进行两次主观评价的问卷调研,通过数据分析与整理,总结出影响商业化历史街区步行空间氛围的主要方面:建筑风貌、文化特色、边界环境和服务水平,并总结现有街区步行空间氛围的优缺点;最后一章在对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氛围改善的设计原则与对策。
其他文献
泸沽湖风景区以其风光秀丽的高原湖泊景观和神奇、独特的摩梭风情闻名中外,分别被国务院和四川省批准为风景名胜区。随着泸沽湖风景区知名度和旅游热度以及旅游者的需求层次的
学位
在建筑理论与实践中,往往很少有从空间本体来进行研究的理论学说和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常常要依赖于建筑师的感觉和经验。空间句法理论的开创即从空间本体入手,以其空间量化的方
论文研究的中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空间形态与模式。首先通过社区概念内涵的解析,提出“居住”与“支持功能”的二元关系,认为二者地域关系的离散是造成诸多现代社区问题的
目前全国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我国养老院设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这一背景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需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需求研究成果能够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率,促进城市的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城市的照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城市照明已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受到
学位
学位
山地,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形态,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相应的,山地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住区是城市中最大的功能块。由于山地地形的独特
山西孝义近代建筑的发展,是中国内陆城市近代建筑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中表现为涵盖了沿海地区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与互动的过程,又汇集了各个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并相互融合发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