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当前实际经济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与经济增长呼唤新动力的大背景,以扩大内需、形成规模化的市场需求为思路导向,从理论、实证与对策三个层面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以及本地市场效应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对外贸易等之间的诸关系,藉此希望能从构成复杂的经济增长现象中发现一些新的内在联系与运行规律。 虽然克鲁格曼(1980)很精辟地用一句简短而又凝练的话阐释了本地市场效应(HomeMarketEffect),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与阐释,尤其是在结合中国发展实情时,更需进一步的本土化。在对相关经典理论按照其内在的逻辑演化脉络,从要素供给与要素需求两个层面来论述本论文的理论支撑之后,本论文从国外与国内两个视角系统地梳理了与本地市场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而奠定理论基础,明确前人贡献,凸显本文价值。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培育了巨大的潜在的市场规模,这为以发挥本地市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然而,这些巨大的市场规模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本论文基于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所构建的影响市场规模因素的分析框架,从不同地域层级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影响市场规模的异质性因素,进而为各地区有针对性地培育市场规模提供政策启示。 虽然亚当·斯密已对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十分生动的说明与归纳,形成了斯密定理,后续的很多经济学家及学者也都对此命题做了丰富而又深入的研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有文献中鲜有涉及对斯密定理的实证检验,也即斯密定理是否真的能经受得起现实经验发展数据的检验?或斯密定理是否具有普适性?本论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1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法对此定理进行了中国式的样本检验。 在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各地区差异化的发展条件形成了异质性的发展状态,因而也就会产生大小迥异的市场规模。那么,对于那些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又该如何来保障经济增长呢?本论文改进了现有的市场规模与对外贸易的分析框架,将两地区的制度差异纳入其中,研究了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指出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或与制度相似的地区进行合作,可以弥补市场规模不足所导致的规模效应难以发挥的缺陷,进而可以为市场规模薄弱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一条可选择的路径。 在对外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新变化与新趋向。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升以及周边国家(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不断显现,在新时期我国又该如何才能继续稳健地吸引FDI呢?本论文研究了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与FDI之间的关系,将劳动力成本的拐点效应与市场规模的报酬递增性融入其中,指出劳动力成本与FDI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即劳动力成本对FDI的促进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而市场规模所内含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则能有效地持续地推进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另外,在共同作用于引进FDI过程中,一个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与市场规模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即各地区可以根据发展的内在特征,有针对性地择取有利于引资的优势因素来确保引资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既然不断成长的市场规模能引致跨国公司的持续性投资,那么如将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真正融入至我国企业发展中,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呢?本论文在分析传统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因缺乏切实的合作精神与交换机制,致使在现阶段或新时期无法有效履行并贯彻其内涵后,指出只有将强大的本地市场规模内生至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中,在有效的契约合作机制与监督保障下,通过“零距离”的学习效应和系统集成效应,才能真正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 按照亚当·斯密的市场规模与劳动分工的作用关系,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引致劳动分工的自洽性与网络化,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群落性状态。那么,这种作用机制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呢?本论文在改进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更为现实的逻辑假设,推演了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集聚机制,即通过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在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和劳动力的跨地区同部门流动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聚性,并通过我国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加以实证分析,从多维度稳健地对此机制加以了验证。 本地市场效应的发挥能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产业或何种产业具备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呢?也即何种产业能够将本地市场规模作为其发展的有力支撑,进而提升产业的发展质量与效益呢?本论文依托现有文献的分析框架,通过改进现有研究的数据支撑,从全国与分省两个层面研究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本地市场效应,指出虽然在全国层面上并未发现产业发展具有本地市场效应,个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全国层面产业发展的异质性较大所致,但在分省层面上发现了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且从其分布特征来看主要集中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经验研究的落脚点是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供实际发展借鉴与参考。最后,本论文在总结全文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全文各章节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现实问题,从因地制宜、可替代性、可选择性、内生化、产业集聚及产业发展等六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希冀能为我国在不确定的、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状态建言献策。同时,对本论文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可能会布局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希冀能更好地将此研究主题继续深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