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期环境温湿度对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ge228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病理学尸体检查的重要任务,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医昆虫学在死亡时间推断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三十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尚存在一些不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尸食性蝇类(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有显著的规律性变化,表明其在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阐明风化前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因素是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基础。本课题旨在探讨幼期(包括幼虫期和蛹期)环境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对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以期为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风化规律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大头金蝇以汕头市区采集的卵块建立试验种群,于自然温度下续代饲养。幼虫于塑料盆中以新鲜瘦猪肉饲养,置于装有沙质土壤的较大塑料盆中,再置于人工气候箱中。人工气候箱湿度为70%±5%RH,温度设18、21、25、29和32±0.5℃五个处理,土壤湿度设三个处理(30%、60%、90%±5%RH)。进入离食期后,幼虫离开饲料钻入土壤化蛹。成虫羽化后,取羽化当天的蛹壳置﹣30℃冰箱保存备用。在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时,将蛹壳洗净、吸干,用正己烷提取10 min,提取液用氮气吹干,溶于适量正己烷后注入气相色谱仪或气-质联用仪分析。  结果:  1.各环境温度和土壤湿度下,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基本一致:其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单甲基烷和二甲基烷,其碳原子主链长度多为23-35,此外尚有少量的烯烃。直链烷烃存在显著的奇数碳优势:n-C29的含量最高,n-C27, n-C31和n-C25的含量依次降低;单甲基烷的含量以内部单甲基烷的含量最丰富,2-甲基、3-甲基、7-甲基和5-甲基烷的含量依次降低。  2.环境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大头金蝇蛹壳各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18-29℃间,随着温度的升高,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在32℃下反而略有增加;此外土壤湿度为30%、60%、90%±5%RH时,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含量随湿度升高逐渐降低。单甲基烷、双甲基烷和奇数碳直链烷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结论:  大头金蝇幼虫期和蛹期的环境温度和土壤湿度对风化前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有显著影响,其对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风化规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影响尚有待于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输精管结扎术是目前最有效和广泛开展的男性节育方法,常规输精管结扎和近端开放输精管结扎是其两种主要的手术方式。输精管结扎对睾丸精子发生和附睾结构的影
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PAR4),是蛋白酶活化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发现PAR4在正常和炎症条件下参与调节疼痛反应,目前PAR4在痛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