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影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包括收入分配体制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的以追求平均主义为目标的分配制度,逐步转变为由市场机制主导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起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扩张态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379元增加到2003年的910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98倍,年均增长率约8.11%。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3.6与343.4 元,2003年增至2622.2与8472.2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5.51与5.15倍。但不可否认,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日益加深。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以及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0.16、0.12和0.25。2003年上述基尼系数分别达到0.36、0.33、0.30和0.45。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不仅会作用于微观经济,同时还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金融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总量的增长,如金融资产的增长、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单纯以金融深度指标(如M2/GDP、FIR、私人信贷总额/GDP等)度量金融发展水平。但是,金融深度不足以代表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因为法律及其执行、制度和信息基础的不完善,单纯以金融深度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缺陷与误导。在这里,不妨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假定为一个“投入—产出”过程。在这一假定下,如果投入——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出现偏差或不够全面,就无法得出真实的投入产出关系,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结论的分歧也就不可避免。所以,金融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至少包括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方面。因此,本文所设计的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既涉及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深度)的指标,也包括金融效率指标。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处理,获得1978-2006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延边州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金融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这一重要的问题,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减少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延边州经济平稳发展。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介绍金融发展对收入分分配的影响机制。 第三部分:着重介绍延边自治州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延边自治州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分配的主要特点。 第四部分:对延边地区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进行实证研究。 第五部分:得出实证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帮助中国形成了妇女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机制,中国妇女人权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作为该世妇会的东道国,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认真依
学位
我国新破产法于2006年8月27日正式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施行。新破产法是中国第一部市场经济的破产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将产生深远影响。新破产法最大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对特定客体的垄断权或者独占权,即知识产权人在法律的授权范围内排他性的享有和行使其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但是,它在本质上是完全的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