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患者恢复快、手术视野开阔等特点而迅速得到普及,而且腹腔镜手术比例逐年增加。随着科技发展,近年出现了更为先进的腹腔镜技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手术给患者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暴露其缺点所在。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人工CO2气腹,这一气腹状态对腹腔脏器会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气腹压迫腹腔内脏器,减少内脏的血液供应,待停止气腹后,脏器恢复原有的血流,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另一方面CO2的吸收可造成高碳酸血症,pH值降低和组织灌注减少,使代谢产物生成增加。此外,腹腔镜手术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往往会变换患者体位,如极度头低脚高体位(Trendelenburg体位),也会对脏器血流造成一定影响。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均已证实CO2气腹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但对其损害程度还存在一定争议。肝脏和肾脏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改变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特别是对于本身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许多学者对如何减轻气腹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进行了探索,证实采用低气腹压力和使用一些药物可能减轻肝肾损害,但其可控性存在一定缺陷。针灸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其基础上结合电子科学技术,逐渐发展形成的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技术与传统针灸有着相似的功效。电针刺激预处理已被证实可减轻脑、脊髓和心脏等器官的缺血损害。其可能机制包括降低氧化应激损害、改善微循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研究证实,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器官有保护作用。气腹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过程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长时间气腹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否对此产生保护作用。试验一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的初步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开腹手术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比较,验证co2气腹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接受开腹妇科手术(o组)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妇科手术(r组)的患者各20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30min时,采集静脉血4ml,测定血谷草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结果:两组患者术后bun和cr均有升高,但o组患者升高无统计学意义,r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组患者术后alt和ast均有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腹组患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时间co2气腹,使患者血清中alt、ast、bun、cr增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试验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腹后肝肾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气腹前后肝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变化趋势;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腹后肝肾功能异常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t组患者在麻醉前30min接受经皮穴位(内关和足三里)电刺激,至手术结束停止;n组患者在麻醉前30min接受经皮非穴位(肩部)电刺激,至手术结束停止;c组患者在穴位和非穴位处粘贴电极,但不给予电刺激。所有观察对象,分别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前和气腹结束后30min时,采集静脉血4ml,测定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和肌酐(Cr);炎性因子包括IL-6、TNF-α、CRP、PGE2。结果:共92例完成试验(T组32例,N组31例,C组29例)。各组间肝功能检测指标比较,ALT、AST、ALP气腹前后变化百分比,T组明显小于N组和C组,且ALT、ALP甚至较气腹前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BIL气腹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肾功能检测指标比较,BUN和Cr气腹前后变化百分比,T组明显小于N组和C组,且BUN较气腹前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变化趋势:各组间炎症因子比较,IL-6、PEG2、CRP气腹前后变化百分比,T组明显小于N组和C组,且PEG2、CRP较气腹前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NF-α气腹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气腹使患者ALT、AST、ALP、BUN、Cr及炎症因子升高,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足三里可减轻甚至逆转这一升高,对气腹后肝肾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小结:腹腔镜CO2气腹可以引起肝肾功能异常,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改善气腹后肝肾功能。腹腔镜手术应注意对气腹时间的控制,注意肝肾功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