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图意义探究西方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模态话语,是指超越普通社会符号意义的语言,即使用两种以上的符号资源(如语言、图像、姿势、形态、空间等)完成意义表达的综合系统。对多模态话语的分析研究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收获累累硕果。而平面图像研究,作为多模态话语的重要分支,无论从研究进展或研究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很多进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突破与挑战。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平面图像的综合研究提供了较完整的参考框架。本文通过对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中构图意义的引用,探讨男性平面广告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研究,作为广告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有着较长的历史并且涵盖了诸多方面。但是在前人的研究中,选题对象往往是出现在大众广告或女性广告中的女性,而作者发现大量的男性广告中也出现了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认识倾向。通过对广告构图意义的研究,作者发现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大多以性别角色出现,并被定义为性目标、从属依赖者或装饰性的角色。而这些角色与广大女性在社会中的真实角色相差较远,属于被定型的性别形象。在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西方社会男性至上的意识,并且频发出现于男性广告中的负面女性形象,会反过来加重这种意识。   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主旨、理论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章介绍本文涉及的重点理论,并回顾了对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第三章阐述研究方法,提出研究问题并阐述构图意义核心理论。第四章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对所选广告资源进行构图意义分析,概括研究结果,并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所折射的社会性别定位问题。第五章总结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美国社会一直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除了内战,美国社会很少经历过严重的动荡。许多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从各个角度分析美国社会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原因
汉语中的量化副词“都’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是海内外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在乔姆斯基(Chomsky,1999)最简方案的新发展阶段一语段推导理论(Derivation by
民俗学作为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在世界文化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民俗不仅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发表于1950年的《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刚面世就获得广泛赞誉,也为莱辛日后在文坛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小说描述了一个简单但又寓意深刻的故事,
本文以艾丽丝·门罗的《逃离》及李文俊汉译本为例,研究英文小说汉译中的明晰化现象,旨在系统、全面地分析明晰化翻译的具体表现以及策略,以期对英文小说汉译中的“明晰化”现象
本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旨在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句的使用特点,并对照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上的异同,同时通过访谈深入分析原因。本研究主
近年来,随着描述性路向的兴起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传统翻译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重写翻译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出版了一系列中国翻译史的著作,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