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比较两种药物对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肌松药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插管评分和咳嗽的发生率等,综合评价舒芬太尼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59岁。随机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entavl S组)和芬太尼组(fentayl F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给予咪达唑仑O.06mg/kg后,S组以舒芬太尼0.7ptg/kg缓慢静注(>60s),F组以芬太尼5Fg/kg缓慢静注(>60s),然后均予依托咪酯0.3mg/kg及罗库溴铵0.6mg/kg后至肌松监测Tl=0时进行插管。记录诱导前(T<,l>)、给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后(T<,2>)、插管前(T<,3>)、插管即刻及其后每两分钟(至8分钟为止T<,4>~T<,8>)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后,待病人意识消失,启动肌松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方式,记录两组注射罗库溴铵后的起效时间(注药至TOF=0的时间)、TOF无反应期(注药后Tl=0的持续时间)。由同一麻醉医生插管后评价插管条件。评分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和差。观察并记录注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时有无出现咳嗽。
结果
1.两组在给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后(T<,2>)及插管前(T<,3>)SBP、DBP、MAP及HR均较诱导前(T<,1>)明显下降(P<0.01);其中S组SBP、MAP较F组下降明显(P<0.05),而在插管后即刻(T<,4>)F组的SBP、DBP、MAP、HR均显著上升(P<0.01),S组的上述指标也有所上升,除HR(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后2、4、6、8min(T<,5>一T<,8>),F组的SBP、DBP、MAP均下降,接近插管前水平(P>0.05),HR在T<,5>、T<,6>均高于插管前(P<0.05),在T<,7>、T<,8>时降至插管前水平;S组上述指标也有所下降,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组和S组注射罗库溴铵后的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分别为1.6l±0.83、1.51±0.68min和23.32±8.13、24.84±8.7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F、S两组插管条件评分为优者分别是22、28例;为良者分别是8、2例;两组均无评分为一般或差者。S组较F组评分为优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S两组在静注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时发生呛咳的病人分别是4、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应用,可以使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插管条件更优;对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均无明显影响;给药时咳嗽的发生率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