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y34970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苦木科苦木属(Simaroubaceae)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m)Benn.)茎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HPLC-MS2化学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等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苦木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从而有效控制药材的质量。  苦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在进行苦木化学成分分离之前,结合文献以及苦木醇提物的HPLC-MS化学表征,将苦木中相对含量高、药理活性强的成分作为重点分离目标。综合应用硅胶等柱层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结果分离得到19个单体成分,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认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3),1-甲氧甲酰基-β-咔巴啉(5),3-甲基-4-甲氧基-铁屎米-5,6-二酮(6),3-甲基-铁屎米-5,6-二酮(7), Picrasidine A(12),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15),1-丙酸基-β-咔巴啉(16),1-甲酸-β-咔巴啉(18),1-甲酸-7-羟基-β-咔巴啉(19),其中化合物1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7、15、16共5个化合物为文献报道的活性成分。  采用HPLC-DAD-ESI-MS/MS联用技术,一方面研究了己分离得到的4个咔巴啉类、4个铁屎米酮类和1个二聚体类生物碱成分的特征碎片离子和特征紫外吸收,推测其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发现它们的裂解途径很相似,都能得到特征碎片离子m/z168,m/z140,m/z114;另一方面对苦木醇提物中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进行鉴定和色谱峰的归属,并推断了苦木醇提物中15个其他色谱峰的结构,建立了一种快速定性鉴定苦木生物碱的方法。这为苦木化学成分中新化合物的发现和结构解析、苦木的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提供依据。  苦木的质量研究  采用HPLC-MS2联用技术,对苦木主产地的31个样品进行化学指纹图谱研究,最终建立了由27个共有峰和56个指纹峰组成的苦木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通过与自制对照品对照以及HPLC-DAD-ESI-MS/MS化学表征的分析,定性鉴定了苦木指纹图谱中20个指纹峰和2个非指纹峰的结构。并结合指纹图谱的数据处理技术如相似度、重叠率、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计算,结果除1批来自江西的苦木外其余的相似度均在0.800以上,说明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苦木药材所含生物碱成分无明显差异;苦木样品中生长年限少的,重叠率低;聚类分析将共有峰总积分面积按大小分为各类,反映了苦木药材品质的差异;对苦木样品经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中第32、13、23号色谱峰得分较高,第二主成分PC2中第50、5、32号色谱峰得分较高,PC1-PC2投影显示两广的苦木样品不能完全独立为2个群落。  在苦木HPLC-MS2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7种生物碱成分(1-甲酸-7-羟基-β-咔巴啉,1-甲酸-β-咔巴啉,1-丙酸基-β-咔巴啉,3-甲基-铁屎米-5,6-二酮,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1-甲氧甲酰基-β-咔巴啉,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此法考察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苦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苦木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差异大,生长年限长的苦木中生物碱成分含量高,苦木茎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含量高于叶、枝中的含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