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格特巧妙地将关联原则与认知心理学普遍原理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关联翻译论。关联翻译论认为,翻译的本质也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特殊交际活动。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翻译过程中,译者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接受者,他或她需要推导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作为交际者,他或她需要对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判断,选择适合读者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交际意图,也就是说,译者需要在原文和读者之间寻找最佳关联,使读者不需要花费不必要的付出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雾都孤儿》是一部英国名著,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此书自出版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了26个汉译本。本文选择两个市场认可度较高的译本,即荣如德译本和何文安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采取定性、定量、对比的研究方法,以语境假设和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这两个影响最佳关联的因素作为切入点,对《雾都孤儿》的这两个译本进行详细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语境假设的角度看,何文安译本忽视了原著文字中大量涉及的当时人物、事件、地点等文化背景信息,但由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存在很大差别,其译本很可能导致关联的缺失,造成翻译交际的失败。而与其对比鲜明的是荣如德译本,此译本考虑了认知环境差异的因素,保留了原文大量文化背景信息。从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角度看,两个译本都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原文中的交际线索,使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分离,引起关联的缺失。可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是否给译文读者提供所需的语境假设,是否匹配了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均会直接影响最佳关联的实现。为了实现最佳关联,两位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同有异。在比较其异同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文学翻译中实现最佳关联的五种翻译策略,即:异化注释法、归化法、添加法、重构法和明示法,希望能提高《雾都孤儿》译文的质量,指导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