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浆中ET-1(内皮素-1)/NO(一氧化氮)的含量及颅脑损伤后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机理,为针刺对TBI(外伤性颅脑损伤)的促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小时模型组,48小时模型组,96小时模型组,6小时针刺治疗组,48小时针刺治疗组和96小时针刺治疗组7个组(n=6)。治疗各组大鼠于造模后1小时开始取百会穴(Du20)、水沟穴(Du26)及双侧内关穴(PC6)进行首次的针刺促醒的治疗,以后每24h电针1次,每次留针时间30min。各组定时采血做ET-1及NO的测定,并对空白对照、各模型组及治疗组于造模后6小时、48小时及96小时分别进行BAEP的测量,同时对各组SD大鼠意识状态的恢复及饮食状况进行观察。 结果 1.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后,其BAEP以Ⅲ及Ⅴ波的PL(波峰潜伏期)及Ⅲ-Ⅴ和Ⅰ-Ⅴ的IPL(波峰间潜伏期)的延长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针刺促醒治疗后,同一时段治疗组Ⅲ及Ⅴ波的PL及Ⅲ-Ⅴ及Ⅰ-Ⅴ的IPL均较其同一时段模型组有所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后,各时段模型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