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出现了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强势增长。与经济格局改变相对应,全球人口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伴随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生活环境的日趋改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世界人口结构在近三十年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梯性特征。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步入了老龄化阶段,这直接影响到其国内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拥有劳动力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则迅速成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愈加频繁。价格优势为中国产品在世界上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使得中国出现了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美国连续多年的巨额贸易逆差。究其原因,有国家间内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因素,也有国际分工定位的因素,同时也存在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造成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本文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视角来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具体将以中国的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人口结构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会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首先对文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进行表述,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接下来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以及经常账户的现状进行描述,同时对典型省份的储蓄率、人口结构及经常账户进行分析。从统计学角度直观观测经常账户和人口结构间的具体关系,粗略观测样本数据的变化是否与理论相一致。随后,本文以戴蒙得模型为基础建立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将其作为理论依据,从数理的角度证明少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及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之间呈现负向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研究,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对模型进行估计,用以考察人口结构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使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固定效应模型(FE)、混合最小二乘估计(Poo Led OLS)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经常账户呈现出了一种较强的惯性效应。此外,老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要更强,并且十分显著,这种影响在区域间的体现也十分明显。而少年抚养比对经常帐户的解释能力相对来说较为模糊,与经常账户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由于老年抚养比会对经常账户产生较为严重的依赖,因此中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对经常账户顺差的消耗会更加突出。此外,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也不相同。中国人口结构在未来会逐步发生变化,老龄化现象会加速。这会使中国长时期经常账户顺差现象得到缓解,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也将逐步丧失。考虑到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产业政策都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前瞻性的调整,以更好的应对负面因素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