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并不断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国民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党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激发了更多农民的革命热情,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比较年轻,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某些做法还不太成熟,但这并不能抹杀其探索的价值。这一时期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开展更富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运用文献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及阶级分析法较为客观全面地论述国民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近代以来农民的不断觉醒和国民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风雨如晦、农民的思想存在局限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取得短暂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训练班,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载体对农民进行了包括革命理论教育、农民运动基本理论及相关问题教育、军事教育、破除封建礼俗教育和团结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先锋骨干,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农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为北伐的胜利提供了支持与援助,使农村的社会风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另一方面,国民革命时期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急于求成、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向的偏离。尽管如此,这一时期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仅为日后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创提供了基础性借鉴,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启示着当前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养,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必须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今天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脱贫攻坚战略的最后冲刺期,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环境与挑战,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其影子,很多历史事件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当前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常常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弘扬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就要时时铭记历史,以史为警,牢记我党在长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走过的弯路;就要不断总结反思,以史为基,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创新,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强大的、不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