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he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涞源县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土壤肥力质量、基础立地条件和图斑规整度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评价系体,将研究区内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和开发复垦分区,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出科学建议,这对化解当地耕地资源短缺、缓解人地矛盾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1)构建了涞源县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从土壤肥力质量、基础立地条件和图斑规整度三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调查研究,建立了耕地后备资源宜耕开发评价体系,将研究区分为高质量耕地后备资源区、中质量耕地后备资源区、低质量耕地后备资源区和不宜开垦区。  (2)分析了涞源县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情况。涞源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其他草地可开垦面积为15891.69hm2,占可开垦总面积的74.48%;内陆滩涂可开垦面积为2739.78hm2,占可开垦总面积的12.84%;裸地可开垦面积为693.76hm2,占可开垦总面积的3.25%;采矿用地可复垦面积为2010.84hm2,占可复垦总面积的9.42%。可开垦其他草地面积占比最大,可开垦裸地面积占比最小。  (3)经过评价和测算统计,涞源县有高质量耕地后备资源区总面积为1374.54hm2,占宜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6.44%;中质量耕地后备资源区总面积为4979.74hm2,占宜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3.34%;低质量耕地后备资源区总面积为14981.79hm2,占宜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70.22%;不宜开垦区总面积为119203.29hm2,占总耕地后备资源的84.82%。针对不同质量的宜开发后备耕地后备资源,提出了合理开发的建议。  耕地后备资源是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应注重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控制区域开垦质量和数量,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广西区25个气象站点2004-2014年10年的气象基础数据,借助Excel、 Access数据库软件、GIS软件结合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农业生态区划法(AEZ)模型估算各个气象站点的甘蔗光合,光温和气候的生产潜力。对于符合空间插值的条件的气象气候要素、甘蔗各层次生产潜力和各层次生产潜力利用率数据试用多种插值方法(如径向插值、多项式法、普通克里格插值等),选取适合的插值的方法与参数,然后插值生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关于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报告,其基本目的是回答土壤中有什么微生物、有多少微生物,极少关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事实上,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可能孤立生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碳循环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变化进程的加剧,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