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湖相自生碳酸盐岩的原始碳、氧同位素信息能够有效地反映古环境及沉积岩的成因,是人们研究碳酸盐岩的基本手段之一。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湖相云质岩储层发育,前人虽然注意到了西北缘风城组和南缘芦草沟组云质岩的碳氧同位素存在差异,但这些研究都是零星的,缺少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对于同是湖相沉积的风城组和芦草沟组云质岩碳氧同位素差异原因的探索基本未曾展开过。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云质岩为研究载体,选取盆地西北缘风城组及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专项:致密储层发育机理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2016ZX05002-002-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相自生碳酸盐岩的原始碳、氧同位素信息能够有效地反映古环境及沉积岩的成因,是人们研究碳酸盐岩的基本手段之一。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湖相云质岩储层发育,前人虽然注意到了西北缘风城组和南缘芦草沟组云质岩的碳氧同位素存在差异,但这些研究都是零星的,缺少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对于同是湖相沉积的风城组和芦草沟组云质岩碳氧同位素差异原因的探索基本未曾展开过。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云质岩为研究载体,选取盆地西北缘风城组及南缘芦草沟组云质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相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确定风城组及芦草沟组云质岩种类、沉积相类型及碳、氧同位素特征;揭示云质岩的形成环境,探讨芦草沟组碳同位素异常机理,明确不同沉积环境对碳氧同位素的影响。风城组云质岩主要为白云岩、云质-硅质岩或硅质-云质岩性组合、云质砂岩、云质粉砂岩等,此外见有少量薄层白云岩与泥岩互层组合。云质岩形成于富碱盐湖沉积,并伴随有间歇性的热液活动。芦草沟组以颗粒白云岩、生物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为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深湖相沉积。风城组云质岩的碳同位素为-2.81‰~3.64‰PDB,氧同位素为-13.14‰~0.17‰PDB。其中,碳同位素值均落在蒸发型碳酸盐岩范围内,氧同位素表明绝大部分样品未受成岩作用影响,负的氧同位素值可能是受热液流体影响。碳氧同位素协变关系指示湖盆趋于封闭,δ13C和δ18O受蒸发作用影响呈现共变趋势。盐度指数Z值为115~134,表明云质岩形成于咸化初期阶段,为碱化盐湖沉积。利用同位素温度计确定了云质岩的形成于20~86℃之间,并发现云质岩形成时存在多个热液喷口。风城组云质岩应当主要为碱湖-热水喷流混合沉积岩,沉积时伴随有频繁的湖底热液活动。芦(?)沟组红雁池剖面白云岩碳同位素值为3.22‰~19.56‰PDB,氧同位素值为-17.42‰~-2.31‰PDB;石人沟剖面白云岩碳同位素为5.10‰~12.87‰PDB,氧同位素为-13.92‰~-5.15‰PDB。它们均具有异常正碳同位素,其最高值可达19.56%PDB。芦草沟组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受到强烈的蒸发作用表现出良好的共变趋势,盐度指数Z值为128~166,表明白云岩形成于封闭程度更高的咸化湖盆环境,大气降水对氧同位素产生过影响。白云岩碳同位素随水体深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中上部均有异常正碳同位素特征。生物的作用使得红雁池剖面碳同位素值高于石人沟剖面。红雁池剖面强烈正偏的碳同位素表明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产烷带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关,可能是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引起有机质碳同位素分馏的导致白云岩中碳同位素异常富集,白云岩的形成过程中有大量微生物的参与,且不排除藻类成因的可能性。芦草沟组δ13C值明显高于风城组云质岩的δ13C,δ18O值更负偏,说明其形成环境存在差异。芦草沟组形成于水体更缺氧且表层水体生产力更高的咸化湖盆环境,有利于碳同位素的富集。风城组白云岩为碱湖沉积且形成过程中受到热液流体影响,热液作用导致贫13C的流体和湖水混合,并引起湖水温度剧烈升高,降低了风城组碳同位素值。芦草沟组白云岩沉积时未受到热水喷流活动的影响,因而有更高的碳同位素值。
其他文献
景谷地区地处思茅盆地西北角,为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前人对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存在多种观点。本文通过在野外进行实测剖面、采集样品,在室内进行鉴定分析、绘制图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该地区早白垩世的沉积相标志入手,对早白垩世景星组和南新组的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研究,这对于探寻该地区潜在矿产以及恢复三江特提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岩石组合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最前缘部位,是地壳运动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的区域。复杂的地质环境,孕育了区内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对该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西侧地区开展了遥感影像(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资料)分析,和活动断裂及滑坡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对研究区的活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强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强烈的地面震动,触发了近20万处同震地质灾害,是迄今为止记录到的单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数量最多的一次山区强震。数以万计的同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给山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汶川地震的强破坏性不仅仅表现在地震时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各种基础设施的摧毁、诱发的同震地质灾害等,还表现在一系列的震后地质灾
现在有机污染物在全球的环境中普遍存在。原来在中低纬度人类活动地区释放的很多有机污染物,现在在高纬度冰雪地带被发现,冰雪加剧了这些有机污染物在高纬度地区的积累。冰雪季节性融化时短时间内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各环境介质中,对于冰雪融化时有机物在冰、水两相中的分流传输规律和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还不够了解。到目前为止,人们关于有机污染物在固态冰相中分布和释放规律的研究中,对于多环芳烃类的研究还很少
近几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规模也迅速增加,而且多数集中在地质构造复杂的西部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隧道建设中发生与高地应力密切相关的岩爆和大变形灾害日益增多。这些灾害的发生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工期延误,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高地应力隧道开展施工风险评估研究,建立全面、有效的高地应力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评级标准及风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具有关联性的多个质量特性而言,如何有效地发现和诊断出现的异常,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但传统的质量诊断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面对过程复杂的高新技术产品往往不能达到诊断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回顾总结质量诊断相关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以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多变量过程质量为研究对象。针对制造过程中产品受多个具有关联性
攀西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横贯其中,发现有多种铀矿化类型,是康滇地轴之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区之一。攀枝花505铀矿床为该区铀成矿最集中的区域,发现有特富晶质铀矿,且成矿时代较老,矿化特征较为独特。前人对于505铀矿床矿物学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笔者在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对505铀矿床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进行总结概括,并着重对该矿床中的铀矿物、含铀矿物及共生的其他矿物进行了显微观察、扫
本论文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川西北部地区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多个相关学科知识,收集并分析了大量基础资料,以多门地质学专业基础课程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室外勘探及室内分析检测资料,对川西北部地区栖霞组沉积相、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栖霞组岩性主为厚层块状深灰-灰色灰岩,夹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结核及条带。产有孔虫、腕足、蜓类、红-绿藻、珊瑚
樟村酸性岩体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处于华南陆块中部,杨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交接部位,钦杭结合带的核心部位。岩体周围出现W、Mo、Cu、Au多元素组合异常。本文选取樟村酸性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从而确定酸性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源区特征以及成岩构造背景。为进一步研究钦杭成矿带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和大地构造背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
白垩纪是研究温室气候、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典范时期,该时期全球最大的陆相地层主要出露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四川盆地是中国代表性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峨眉地区又是白垩纪四川盆地雅安分区白垩纪地层发育相对完整的区域,主要为一套紫红色陆源碎屑岩沉积。通过对该地区白垩纪地层所蕴含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研究区白垩纪表层系统变化的原理、过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