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在现代作家向西方文论学习创新,救亡题材的文学作品借助政治效力强力推行,国内外战争局面风雨突变的形势下,孤岛上海的异数作家张爱玲却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异军突起。在她风趣俏皮的散文中,《红楼梦》、《金瓶梅》、《海上花列传》等小说的细节被她信手拈来,若将散文中涉及的创作理论与小说两相比照、仔细推敲,甚而能发现她的小说中多处人物对白、意境营造、服饰外貌等或多或少都有模仿或是再书写古典意象的痕迹,由月亮、镜子、胡琴、戏曲等组成的意象群落已被她不动声色地巧妙化用,营造出古典而不失现代的氛围。条分缕析地梳理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既能探源她对古典小说和诗词的继承,又能从美学角度品鉴她小说中的意象美感。本文以古典意象的内涵和意蕴为切入口,分门别类细致梳理张爱玲小说的古典意象、综合分析其美学价值、纵向比较其发展脉络,并尝试深入探讨其源头所在。绪论部分综合介绍了张爱玲古典意象研究的历史背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及古典意象的发展脉络,列举了国内外目前己公开发表的相关专著及期刊论文,梳理了古典意象从先民时期到清朝末年的流变情况,介绍了本篇论文对古典意象的定义。第一章整理归纳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意象。全章将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分为色彩、声音、家居、空间、自然五部分剖析,并就小说中频繁出现且意义繁杂的古典意象如红白二色、胡琴声、镜子、太阳、月亮等重点阐释,既点明这些意象在小说中营造出的常见氛围,又举例论证它们的多样性。第二章综合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古典意象的作用。全文分叙事功能、修辞功能和美学功能三方面探讨,尝试既从点的角度发现美学价值,又从面的立场综合把握,利用现有的美学理论结合文本阐述古典意象的作用,分析古典意象在推动情节发展、构成人和物新颖比喻、象征人物命运、烘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第三章尝试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古典意象的源头。着眼作家的童年生活、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阅读偏好,本章尝试梳理诗词之源、古典小说之源和戏曲之源三条线索,并通过列举《红楼梦》、《金瓶梅》、《海上花列传》的文本材料佐证观点,结合色彩意象、服饰意象、镜子意象、人物形象四个角度分析,从京剧、昆曲、评剧、申曲挖掘源头价值。第四章纵向比较张爱玲小说古典意象的前后期变化。本章立足张爱玲的作品和生平纵向探讨意象的前后期变化,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阅读状况及女性视角四方面入手,试图从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题材、创作语法、创作问题三方面找出张爱玲小说意象独创性的原因。通过以上四章内容的梳理与论述,本文试图以“古典意象”为切入点综观张爱玲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希望这种由作家生平到作品群象,由前期写作到后期变化的差异可以启发大家更多思考。
其他文献
20世纪英国代表建筑师吉尔斯.G.斯科特一生完成了众多建筑精品,其设计的工业建筑不多,却在英国工业建筑史上极具影响。本文通过对斯科特工业建筑的探讨,回顾英国工业建筑的发
实木家具因其天然、环保、无异味、保值等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而市场上各种冠以“实木”名称的家具往往暗藏猫腻,价格、质量参差不齐。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家具专业
报纸
形成性评估方式能够充分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传统的终结性评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外语教学方法、内容和相
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
动态表皮设计是当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主要讨论动态建筑表皮设计的理论及实践,重点分析动态表皮可变单元系统设计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