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源要素的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磷是海洋环境中维持海洋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源要素之一,它既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海底沉积物是海洋中磷酸盐的“源”和“汇”,研究沉积物中磷形态可以定量生物可获得磷,这部分磷影响着水体的营养状态及初级生产力。研究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可以更好地理解沉积物中磷的循环过程与再生机制,为生态环境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9月我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对东、黄海海域沉积物中的生源要素展开调查,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典型站位柱状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分布,因物质输运、沉积速率、氧化还原、海底地形以及所处的流场等条件的差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从整个调查区域看,沉积物中磷的这种区域性分布特征大致为:在河口近岸区由于物源充足,磷的含量最高,而且以反映陆源特征的无机磷为主要形态;上升流区由于大量营养物质被输送到上层水体,因而具有较高生产力,沉积磷的含量亦比较丰富;在冷水团活动的黄海中部,为细粒级沉积物堆积区,沉积物中磷的含量较高,有机磷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在上层沉积物中高达30%以上。在东海陆架中部区域,由于陆源输送较少,沉积物主要为大粒径砂砾,因而该区域沉积磷的含量较低;在陆架外缘,主要受黑潮影响,陆坡泥质区营养盐含量丰富,而陆架坡上侧磷含量相对较低。在物源贫乏的半封闭海湾中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具有最低值。而在南黄海西南隅毗邻长江口北侧区域(A13站),由于大量接受长江冲淡水带来的陆源物质,被侵蚀的苏北老黄河口物质也由黄海沿岸流输送于此,因而A13站沉积物中磷的总量也相当高,由于陆源物质对该区域的贡献最大,沉积磷中无机态占83%以上。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在胶州湾和长江口河流输入影响大的区域,近几十年来累积的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呈显著的逐年减少趋势,反映了重要河流上游拦水拦沙工程的建设可能已对下游近岸海域营养盐含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受生物扰动大的区域,沉积物中磷的含量上下差别较小或起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