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由马丁和怀特提出,它丰富了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元功能的研究。该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态度,构建立场以及调节主体间立场。评价理论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这三个次系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态度子系统又包括情感,鉴赏和判断三类。自评价系统提出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语篇研究,探索不同语篇中的评价特征。 本文旨在以评价理论为视角,对比中英电影评论在态度评价资源运用以及分布方面有何异同。其次,本文将根据评价对象将评价资源分类,从而找出每一篇影评中在对电影进行评价时有哪些侧重,以及中文和英文影评在评价对象的侧重方面有何异同。本文共选取了十篇影评,其中从英美主流报纸上选取了四篇英语影评,一篇来自《宗教与电影》杂志,从《电影评介》和《电影文学》两本杂志上选取了四篇中文影评,另一篇从《电影艺术》上选取。所选十篇影评均为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影评。 通过对所选十篇影评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发现中英影视评论在态度评价资源运用以及构成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首先,中英影视评论中数量最多的评价资源均为鉴赏资源,其次是判断资源和情感资源。在两类影评中,鉴赏子系统中表示反应和估价的资源出现次数均多于表示构成的资源。在中文影评中表示估价的资源运用多于表示反应的资源,而这一现象在英文影评中并不明显。其次,十篇影评中判断资源中的社会评判资源出现频率均高于社会约束资源。但是判断资源的分布也根据每篇影评话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再次,所有影评中的情感资源可分为三类:表达电影中人物情感的资源;表达影评作者对电影各个方面感想的资源;表达作者认为的观众对电影中某一情节感想的资源。中文影评作者善于用第三类情感资源来间接地表达个人的态度,但这一运用在英文影评中并没有体现。 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分类发现,中英文影评中对于电影的评价均侧重于以下五个方面,对于电影整体的评价;对于电影导演及其相关信息的评价;对于影片中所运用的技术的评价;对于片中角色及其经历的评价;对于影片中某些场景或片段的评价。 通过对这五篇中文和五篇英文影评的评价资源的分析也发现了一点不同。英文影评对于影片的介绍以及提供的信息更全面,但是对于影片主题的讨论则没有中文影评中那么详细和深入,这反映了英文影评作为“影片上映的宣传书”,向读者介绍尽可能多有关所评价电影的信息的需要。而中文影评多侧重于对影片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提供的信息没有英文影评那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