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源污染管理逐步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核心,但是我国目前排污许可限值缺乏严谨性,且核定方法不统一,未形成系统的核定体系,不利于固定源的排污管理。本文在对现有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技术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监测数据完整度下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构建了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排污特性分析,选定控制项目及多级限值,确定行业可行性技术,制定了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技术流程。以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为例,选取SS、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为控制项目,鉴于该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的排污特征,选定多级限值类型为统一排污许可限值,采用标准核定法、监测数据核定法和水厂反推法核算了以日、月为尺度的排放浓度及负荷限值。并针对上述不同方法的核算结果,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排污许可限值,具体如下:(1)从直排污染源核算结果来看,由于标准制定时间较早,与目前技术脱离,造成监测数据核定法核算结果相对标准核定法较为严格,适用于水质较差、点源排水量较大的区域且排污已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的污染源,反之,可采用标准核定法核算的排污许可限值。(2)从间排污染源核算结果来看,监测数据核定法核定的排放浓度限值也较为严格,适用于纳管水厂所接纳的实际水量接近或已超过设计水量的间排污染源,反之,可采用标准核定法核算的排放浓度限值;水厂反推法核算的排放负荷限值大部分严格于监测数据核定法,适用于纳管水厂所接纳的实际水量接近或已超过设计水量的间排污染源,反之,可采用监测数据核定法核定的排放负荷限值。与原先单一使用标准核定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兼顾了不同地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污染源的“差异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可为本行业和其他行业固定源排污许可限值的核定提供参考,有力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相关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