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TM-Bayes模型的核电汽轮机组监测信号异常识别方法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是核电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而对汽轮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智能预警与预测性维护,可有效地预防核电厂安全事故,降低维护成本。目前专用于核电机械设备的故障预警系统,大多预警效果不理想,功能不完善,其搭载的故障预警算法难以有效地处理数据不良性、冗余性与复杂性,且精度有待提高;对异常信号的识别仍采用阈值法,而阈值的选取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残差接近阈值并在附近波动时很难做出决策,且难以量化异常程度,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STMBayes模型的核电汽轮机组监测信号异常识别方法和一种基于该方法的预测性维护系统。集成多种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异常值填补、小波包降噪、标准化和主成分降维等,可以有效去除数据本身缺陷对后续算法的干扰,减少计算复杂度;将降维产生的主成分作为特征信号表征设备整体状态,并由对贡献率的求解引出异常信号逆寻方法,在发生异常时不仅能快速定位异常信号,还能减少计算量。对于时序信号预测模型,使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搭建模型主体、以相空间重构理论确定模型输入输出结构、基于贝叶斯假设检验提出一种新的模型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与其它模型相比LSTM是精度最高的预测模型、利用相空间重构能快速确定模型结构、而新指标在量化模型可靠性的同时能表现出局部的预测精度,弥补了现有评价指标在定量化和局部评价方面的不足。针对预测残差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Bayes)推断的异常识别策略,考虑先验信息,估计先验残差集的均值和方差,通过计算贝叶斯因子与置信度,实现设备故障的识别与量化,能更敏感地捕捉异常。经验证,策略提前10小时识别了汽轮机的异常,100%预测了气动泵叶片裂纹发出的6次警报,与其他模型相比提前预警时间更长,漏诊误诊率更低。将方法应用于汽轮机故障案例发现,数据预处理流程能有效的改善汽轮机仪表监视系统(Turbine Supervisory Instruments,TSI)中的不良数据;将概率主成分方法与设备机械因素结合分析,能显著提高降维效果,主成分贡献率都在60%以上;通过相空间重构确定的LSTM预测模型结构能准确预测时序信号,模型的决定系数都在0.85以上;而贝叶斯异常识别策略相比于残差阈值法预警时间最早提前了36h报警,且准确率更高。开发的核电汽轮机组预测性维护系统,搭载LSTM-Bayes信号异常识别方法,对标国外系统,在众多指标上进行了改进,比如新添了异常概率、剩余使用寿命以及特征信号等有助于维护的预警参数,使自身更加智能化。经验证,系统的投入减少了机械设备故障率,节约了维护费用,能有效保证运行安全,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众思想兼容并包性提高的基础上,二次元文化作为亚文化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被大众所接纳,并逐渐走向主流化。随着二次元文化的主流化发展,二次元产业在2020年由爆发阶段进入稳定阶段,在二次元用户巨大的消费潜力推动下,二次元消费市场正逐年扩张。二次元文化是一种充满虚构、幻想内容的文化,二次元爱好者也因此滋生出独特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复杂的心理促使二次元爱好者们产生“破壁”的心理诉求,即想要打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风挡玻璃发生爆裂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仿真研究风挡玻璃的准静态破坏特性对于保护司乘人员安全十分重要。但是,在至今为止的玻璃准静态仿真研究中,尚未涉及玻璃破坏过程。本文基于固有内聚力模型,提出适用于玻璃准静态破坏分析的隐式-显式组合仿真方法,以高效且准确地描述玻璃准静态破坏响应过程。首先,本文在介绍经典断裂力学理论以及内聚力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特色小镇等相关概念的提出,历史文化名镇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地纷纷借助古镇资源加快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在整发展过程中,新区风貌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伴随建筑的落成而产生。在当前小城镇建筑设计水平普遍较低,“千镇一面”的基本现状下,如何塑造历史文化名镇新区良好风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由此展开了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是:“良好风貌是什么”、“怎样开展风貌控制研究”和“怎样控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交通在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出行的同时也引起发了难以忽视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随着通信、控制等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智能网联条件下的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高速公路车速较快、交通流量较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造成后续事故甚至连续追尾,加剧损失;高速公路的结构简单,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由于在强度、韧性和耐久性方面的优点,在大跨度桥梁工程、海洋工程和超高层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具有与普通混凝土(Normal Strength Concrete,简称NSC)相近的强度,但具有较好的受拉
垂直顶升法,是指在已建隧道内部,通过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将竖井朝上闷顶并穿出土层,形成竖向管道的一种工法。该技术在国内水工盾构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电力、综合管廊、地铁风井等非水下盾构隧道工程中常需要建立竖井,以满足通风、排烟等功能。传统的自上而下开挖基坑施作竖井的工法,存在工期长、成本高,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将垂直顶升法推广到非水下盾构隧道的竖井施工中。而确定顶升过程隧道受力和变形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形势与环境问题日益险峻。大气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由于道路交通排放日益增加,道路污染日渐严重,因此如何减少路旁行人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物环境中的风险问题急需解决。道路旁绿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净化效果不同,所以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从探究植物与空气中PM2.5浓
国家正开展对《噪声法》的修订,且由于疫情居家学习、办公,人们对住宅生活区中的低频噪声感受愈发明显。但中低频噪声相对高频噪声治理难度较大。传统的吸声材料——多孔材料和微穿孔板均受限于自身性质,无法兼顾低频和宽带高吸声。而相对易设计、可调控性强、可吸收500Hz以下低频噪声的薄膜型声学超材料走入了学者的视野,成为了最近的研究热点,然而薄膜超材料研究目前仍存在吸声频带较窄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薄膜型结
定向能量沉积技术能高效成型大尺寸金属零件,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的其他增材制造技术一般采用单向平面分层,并通过添加支撑结构的方式保证悬垂结构的成型,而支撑结构并不适用于定向能量沉积工艺,因此限制了成型复杂结构的能力。得益于五轴加工中心的高自由度,可以在沉积过程中不断改变材料堆叠方向,实现零件的无支撑制造,但这也给路径规划方法提出了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体素模型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关系研究是制定城市规划及社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当前,城市与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一刀切”的低效配置现象,导致居民需求变化与服务设施供给之间出现不均衡的问题。近年来,生活圈的理念凭借其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国内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的热点。随着社区生活圈理念的兴起,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