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的“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研究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汉英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并浅析产生的原因。语言迁移理论认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会促进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二者间的差异会阻碍或干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同传实验分为两组,E组为母语英语学生,C组为母语汉语学生。笔者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汉英同传实验,从译出率、形态、词汇和句法四个角度研究母语汉语学生译文中的负迁移现象。在分析母语汉语学生的负迁移现象时,本文也根据具体情况以母语英语学生的译文作进行对照,凸显母语汉语学生在汉英同传中的负迁移现象。此外,本文还以打分的形式,横向对比两组学生译文的得分情况。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受汉语的影响,母语汉语学生在同传中会将汉语思维迁移到英文里,在形态、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都存在负迁移现象,译文质量在这三个层面也略逊色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这启示口译学习者需要加深对汉英两种语言特点和差异的理解,在口译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英语思维,克服汉语思维,从而减少译文中的负迁移现象,不断提高译文的质量。此外,本文也对母语英语的学生在同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母语负迁移并非造成C组汉英同传中所有错误的唯一原因。目前国内文献基于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英语写作和笔译领域,研究的目标群体也以大学生居多,笔者试图结合专业优势,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口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汉英同传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