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评价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阻断前及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肝微循环灌注变化,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评估HIRI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45只肝硬化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和C组),每组15只。分别于阻断前、再灌注0h、1h、6h、24h、48h时间点行CEUS、天冬酸氨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组织学病理检查。采用SonoLiver软件行超声造影脱机定量分析,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别测算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A组TIC参数IMAX、RT、TTP、mTT在各个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IMAX在再灌注0h、1h、6h、24h、48h较阻断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B组和C组中,RT、TTP在再灌注0h,1h,6h与再灌注前比较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再灌注24h,48h较灌注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中,mTT在再灌注1h,6h与再灌注前比较时间延长,其中在1h时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0h,24h时间点与再灌注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RT、TTP与ALT及AST呈正相关(P<0.001)。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且准确的评估HIRI微循环的变化,对HIRI早期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高度敏感性,对早期干预治疗HIRI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为探索HIRI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