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热门融资方式发展迅速,从股权质押总体规模看,2013年A股市场仅有几百家公司尝试股权质押,其质押市值不到1万亿元,而到2019年3月初,则有三千多家企业存在股权质押,其累积质押股票的总市值高达5万亿元。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融资手段。但伴随着股权质押在资本市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2018年以来,在A股市场多次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一些个股股价甚至跌破股权质押的预警线,股权质押风险受到了资本市场各方的强烈关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指控股股东用其所持有的股权作为质押物从质权人处获得资金却仍能保留控制权的一种财务行为,虽然相较与债务融资方式成本较低,缓解了控股股东的融资约束,但一旦股价下跌,触碰平仓警戒线,控股股东所质押的股权则有可能被质权方抛售,从而引发公司控制权转移,上述风险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那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成为本文即将研究的问题。做为公司的所有者,控股股东能直接决定或间接影响企业的风险偏好与经营策略。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企业应勇于承担风险,积极把握市场机遇,获取竞争优势。现有文献多从企业创新、审计师决策、避税策略、资本市场反应等方面描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但目前还很少见到有相关的文献关注控股股东个体融资行为对其所控股的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所以本文拟在对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并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全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相关关系,并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产权性质下及股价暴跌风险水平下二者关系的差异。本文探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有益于丰富并推动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依据。另外本文有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识别与防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监管层重视控股股东个体财务行为,完善现行股权质押监管制度,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有效降低系统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