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在股东与经理层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具有双重特殊身份。在与股东的关系中,董事会是代理人,在与经理层的关系中,它又变成了委托人。董事会在整个公司治理体系的核心关键节点或枢纽位置,决定了它必然会对公司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董事会的优秀、有效程度甚至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水平。然而,尽管学界与企业界一直将构建有效的董事会作为重要目标,但对如何构建却似乎仍知之甚少。实践中解决董事会失灵问题仍是一个难题,董事会“知道的太少,或知道的太晚”的状况仍比较常见、普遍。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6号),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和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要求和具体举措。对于董事会的失灵,学术界对董事会有效性的研究也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因此,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董事会的失灵,学术界对董事会有效性的研究也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因此,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当责”概念,作为董事会有效性评价的核心变量,在对董事会作为精英团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打开董事会决策行为过程的“黑箱”,探究董事会团队决策氛围和董事长领导力在董事会团队当责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首先,我们分析了董事会当责的内涵。董事会的绩效评价是董事会研究的难点之一,作为研究起点的现代董事会任务角色又是多元和动态的,为此,我们引入基于努力实现角色预期的“当责”概念,以此来刻画董事会以实现任务绩效为核心,通过实时动态的平衡和协调,努力达成动态权变的多重任务目标,从而尽力实现其对自身的角色预期,真正实现董事会的有效性。其次,我们从董事会行为过程、特别是决策过程出发,探究了董事会当责形成的内生机理。这一研究综合了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团队有效性等基础理论,分析了董事会作为一个精英团队的特征,提出了在董事会决策和互动过程中,对董事会当责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董事长领导力和董事会团队决策氛围两个关键要素,并进一步构建了董事长领导力为自变量、以董事会团队决策氛围为中介变量、以董事会当责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包括2个董事长领导力二维变量,4个团队决策氛围二维变量,共提出研究假设20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框架。本研究主要借助对江苏2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收集的研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对样本数据进行信、效度等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除对团队决策氛围二维变量凝聚力的2项假设不成立外,其余18项假设均通过检验。充分验证了良好的董事长领导力和董事会团队决策氛围均对董事会当责的形成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董事长领导力又通过正向影响董事会团队决策氛围,对董事会当责的形成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当责”概念引入董事会有效性研究,从实现任务绩效的角度丰富了董事会有效性的内涵;二是从董事会创造当责的视角出发,打开董事会决策过程黑箱,通过对董事会当责内生机理和关键要素的探究,为董事会有效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概念框架和参考变量。与此同时,本文对现代公司的董事遴选、董事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董事会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