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骧陆乃清末民初佛教居士,心中心法二祖,其佛学思想的核心是“印心”,其佛教思想内容丰富而且系统、体系化,极具研究价值。本书主要围绕其印心思想展开研究。王骧陆及其印心思想诞生于清末民初佛教历史大背景下,当时的佛教正处于大变革、风起云涌的年代,“佛教改革”、“显密圆通”等思潮和运动蔚然大观,这些外部因素共同孕育和推动着王骧陆印心思想的诞生。从心中心法当时的内部状况来看,心中心法内部传承的需要相应的思想依凭和修法规范来指导修行,在这种情况下,楷定和完善心中心法修行法要和体系的重任自然落在二祖王骧陆居士身上。王骧陆自身的学养和学修的心路历程是印心思想出现的直接内因,事实上,王骧陆围绕“印心”而展开的相关著作和开示的印行,已经成为印心思想的现实呈现。从佛教思想史上来看,印心思想的出现正是基于佛教教下经典思想的传播和禅宗心印传承这两个重要思想渊源。教下之三藏十二部经论的核心即是“印心”之根本渊源,禅宗的心印传承则是印心思想的直接渊源。王骧陆于“明心地”后研读圆觉、般若、净土宗、禅宗等诸宗之著作,渐觉会通。并与心中心法之修证相互参详比对,进而形成印心思想跟诸教思想的会通。此外,王骧陆又以印心为核心圆融诸宗修法,即将禅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相宗等诸宗修法法要进行归宗阐释,标举出各宗归宗之义,以合印心之旨。这样,王骧陆就打通了宗门和教下,并提炼出宗教互通的核心宗旨“——印心”,不仅为完成印心思想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更以印心为核心对教下和宗门的思想进行重新的阐释,从而完成印心思想体系的构建。王骧陆印心思想的衍生过程也是围绕“心“、“心性”、“印心”而展开的,即首先通过对学佛最初决定的梳理到“辨明心性”,继而通过“辨明心性”进而阐明“以印心为宗”,最后通过对“以印心为宗”的细化来构建印心思想体系。从印心思想的内涵上看,包括三个方面:先破迷证体后启用除习是印心的主张:从般若为用到净土为归是印心的机理;从入佛明宗到趣归圆觉是印心的旨趣。从印心思想的构架上看,印心思想的构架与《乙亥讲演录》的构架有同源性和同构性。其构架可以用“一宗三分”来概括,一宗即是“印心为宗。”三分乃分为启机分、正修分和印证分。因为《乙亥讲演录》乃王骧陆印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发行,标志着统领一代宗门心中心法的印心思想作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而诞生。王骧陆的印心思想之所以采用“一宗三分”的构架,跟王骧陆的发心、理路和实践相关。王骧陆的发心、理路和实践的内容也形成印心思想的三个特质:发心——以秉承入佛当明宗的心怀主张印心,理路——以融通宗教以归心的理路建构印心,实践——以通达世出世法的大智慧实践印心。经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后发现:王骧陆开创的印心宗实际上乃秉承教下和宗门一贯的“以心传心”“明心见性”的宗旨,在修持方法和原理上融合了禅净密诸宗的要义和方便,而在佛教历史上形成了一脉主张以印心为宗的新宗派。由此,本文认为.:印心宗区别,它是汉地独弘的密法,其法的佛经依据来源于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记载二祖王骧陆的印心思想乃印心宗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心中心法与藏密和东密系统有所不同,它是汉地独弘的密法无相,其法记载于《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该经收录在《大正藏》第十九册》。印心思想的特色乃融禅密净于一炉,从佛教思潮的角度看属于显密圆通思潮。而王骧陆本人在心中心法传承法脉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其印心思想奠定了心中心法之法脉的思想基础,在心中心法三代祖师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总之,王骧陆在心中心法内部开发融通宗教并自成体系的印心思想,承续以印心为宗且传弘有序的印心宗,在佛教思想史上首次系统阐述证体启用的详细过程,为佛教和社会民生以及佛教实修做出了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