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县域经济相对于省、市域经济而言,传统产业所占比重通常更大,资源统筹范围和能力也十分有限,同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非常突出。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县域经济的这些特殊性,对所有县域地区采取相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政策或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针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特殊性,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从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模式、县域传统产业的战略性升级、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形成和巩固以及具体的制度与机制设计等方面系统研究解决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问题。首先,论文从产业角度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技术、人才、资本等相对落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提出培育和发展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认为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需考虑国家、县域、产业、风险等多种因素,遵循“七大选择原则”,提出并建立了基于主客观结合的"AHP-PCA-IE"组合赋权选择模型,并对不同产业特征的县域经济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其次,论文从对立产业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下的县域传统产业转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将对县域传统产业产生三大效应: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基于这三大效应,县域传统产业相应有三种基本转型模式:技术升级模式、结构优化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论文对这三类模式的特征、选择条件和实施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再次,论文从产业耦合和产业链形成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和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合项目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存在耦合关系,两类产业的发展最终会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耦合系统、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链条,并据此构建了两类产业耦合程度和发展阶段的评价模型,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定位和形成提成了新的思路。最后,论文通过对湖南省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及传统产业转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了论文研究的合理性,并对县域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论文提出的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为县域经济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