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循行为指导,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通过火针疗法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的比较,评价两者的差异与优势,为临床中火针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贺氏火针点刺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循行为指导,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火针疗法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通过火针疗法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的比较,评价两者的差异与优势,为临床中火针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根据患者初次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贺氏火针点刺治疗,火针取穴为肩髃、肩前、肩髎、阳陵泉、三间、后溪、阿是穴,点刺后快速出针,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周围皮肤,每周治疗3次,至少间隔1天。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针刺治疗,穴位选取同治疗组,针下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可多次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增强针感,每周治疗6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天,治疗完成后观察临床疗效。通过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肩关节ROM评分、肩关节疼痛分级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总体疗效评定的比较对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患肩、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还是在肩部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肩部疼痛症状;治疗后组间比较时,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减轻患者肩部疼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后组间比较时,治疗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部疼痛分级改善情况存在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上优于对照组。4在改善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走窜冷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畏风恶寒、肢体沉着等症状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时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88%,愈显率75.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4.38%,愈显率46.88%,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88%,愈显率71.8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1.25%,愈显率40.6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火针针刺和毫针针刺在治疗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时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火针针刺明显优于毫针针刺。2火针针刺可明显缓解急性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总体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毫针针刺。3火针疗法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针刺次数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临床回顾性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临床中辩证分型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糖尿病足,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口服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在血常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与症状评分之间的疗效差异,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费用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探索其可行性,同时对比临床各证型间与多重耐药感染差异。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选取观察病历为2013年4月至2020年12月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全面阅读整理糖尿病足患者相关病例资料,依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因素及卫生经济学,对Wagner4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作出分析,并研究其护场形成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以指导临床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诊疗工作,从而提高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及优势。方法: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医外科收住入院超过72小时且有完整病情记录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的W
目的1.绝大多数患者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术后仍存在明显患膝关节功能受限,为改善功能活动,予患者针刺治疗。2.寻找影响TKA术后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过程1.应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纳排标准下,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行TKA一个月后的患
目的回顾整理60例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CP患者继发糖尿病(D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预防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通过观察葛根芩连汤干预下CP大鼠胰腺解剖学和病理学改变以及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P-1的变化情况,探讨葛根芩连汤调节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
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否有效以及疗效如何,同时确定此方法是否安全可行,为丰富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2019年04月-2020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病例,共90例,应用统计软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口
目的:本课题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现代文献运用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规律,同时对导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治疗月经过少提供用药参考。方法:1.搜集近10年国内外文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挖掘。2.收集近2年导师治疗月经过少患者的处方,对其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在复杂真实的医疗环境下,总结我科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诊疗经过及预后,客观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梳理出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盆腔炎性疾病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证据。研究方法:根据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逐一查阅2005年10月-2021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1探讨针刺眼外肌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有效性。2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舒经通络”针法治疗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舒经通络”针法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1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检索文献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研究对象为麻痹性斜视的患者,试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观察“天柱Ⅱ穴”在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CEH提供一定的思路及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CEH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并配合按揉风池穴疗法。治疗组选穴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合谷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进行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CTS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从而相对客观地反映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合谷刺法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本课题纳入的病例均来源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推拿科及脑病针灸科门诊,共收治同时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