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门位置多点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常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防门作为地铁隧道中必备的一个安全防护设备,它的安全问题不言而喻。当人防门的位置发生变化,侵入列车正常行驶的限界时,将引起严重的撞击事故。本文主要对人防门位置的检测系统进行研究与实现,以STM32芯片、相机传感器和位置检测传感器为基础,研制了一套面向人防门位置的多点安全检测系统,对人防门当前与隧道墙壁间的距离值和人防门当前转过的角度值进行检测。此外,利用485总线将检测出的人防门距离值和角度值上传至PC端的监测界面,实现人防门位置的监测功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视觉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人防门位置检测方法,通过相机传感器拍摄待测目标的图像,完成了包括图像中特征点相机坐标的求解,位置检测中尺度因子的求解和位置检测算法模型的建立,为检测系统的视觉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2)多点检测:面对人防门的多点检测需求,提出了视觉检测方法和位置检测传感器组相结合的检测形式。通过以多个待测点为对象,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和完备性。(3)安全检测:人在位置传感器组的检测方式中,分别配置了3个距离传感器和3个角度传感器,组成了三取二安全冗余结构,经过相互间的分析、对比后,得到最终人防门当前所处的位置值,实现了人防门位置的安全检测功能。经过实验验证,系统能够有效地对人防门的位置进行检测。在设定的实验范围内,人防门位置视觉检测的距离精度在1.5%以内,视觉检测的角度精度在5%以内,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距离精度在1.5%以内,角度检测精度在2%以内,满足相关规范的检测精度需求,并为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缺少人防门位置状态监测的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无法操控的剧烈燃烧反应。它可能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使家园被破坏。火灾发生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运用单一检测判据的火情识别方式,无法达到人们期望的预判准确率。针对这一系列缺陷,本文采取了基于信息融合的测试方法并建立测试系统,对火情施行更精准的判别。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剖析了火灾产生的条件及燃烧历程特性,对火灾的发展进程划分,选取温度数值、CO质量分数和烟雾质量分数当作火情识别的
随着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印染业也开始紧随国家智造发展步伐,加速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目前印染业大多使用光电整纬机,对大多数较厚、稀疏网孔、斜纹织物的纬斜检测存在适应性差、精度低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印染业向高质量纺织品发展的进程。机器视觉纬斜检测具有精度高、适应广、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整纬机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方向。本课题以某纺织设备公司的实际需求为
管道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其在运送流体介质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供热给水等领域。管道在服役过程中,会因内部介质腐蚀和外部工作环境影响出现损伤。管道损伤将引发管道变形、破裂、泄漏等问题,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因而进行管道损伤识别方法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针对复合损伤的复杂管道的损伤识别难点,本文基于动力学特性分析的方法对管道损伤识别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能够在极低能见度或其他恶劣天气条件下获得与光学摄影类似高分辨率图像的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与民事监测等诸多领域。但合成孔径雷达获得清晰稳定图像的前提是雷达天线相对于目标匀速直线运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合成孔径雷达总会受到包括载体在内的诸多扰动造成雷达成像模糊。雷达天线稳定平台作为一种可以隔离外部扰动,
柔性铰链是一种具有大形变且不存在空隙的特殊运动副,它可以利用材料的变形产生弯曲和扭转等复杂运动。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以零件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打印机快速成型的技术,被现代制造业广泛应用。三十年的发展中,三维打印已经衍生出十多种成型工艺,其中熔融沉积成型(FDM)是最为适用和简便的一种。由于柔性铰链结构日渐复杂,而三维打印技术能够成型传统加工技术难以制造的结构,如何将熔融沉积技术应用于柔性铰链的制造工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对地铁列车的运行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行车速度提高的同时,高速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过程中引起的压力波效应更加明显而复杂,会影响乘客的舒适性和列车车体变化,进而影响到地铁运行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对于隧道内压力波的研究主要采用三维算法或者一维算法,本文采用效率较高的一维/三维耦合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研究。本文为地铁列车及隧道的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依据国产某B型车以及东莞R2线隧道建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内噪声问题越发突显。改善车内声场环境,提高乘坐舒适性,已经成为轨道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车厢语言清晰度,作为评价车内声场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必要对此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声线跟踪-统计能量分析(RTM-SEA)混合法建立隧道内高铁车厢车内语言清晰度预测模型,对高铁车厢车内语言清晰度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并基于该模型,借助心理声学相关参数进一步进行预测及验证。本文的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大运量、低能耗、快捷、无污染等优势,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然而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轨道交通也因为振动和噪声污染为人们所诟病。因此,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减振降噪研究成为了解决噪声污染的关键。本文选取某S型辐板地铁车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新型复式降噪块装置对车轮进行振动噪声控制,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降噪块装置对车轮振动和噪声辐射的抑制效果。同时对复式降噪块的尺寸和轮-块接
随着石油钻探深度的增加,地质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增加,随钻测量(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MWD)技术在钻井施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钻井过程中的工况极其恶劣,钻井液对MWD仪器外筒冲蚀磨损严重,会导致MWD脉冲信号传输失败和仪器外筒使用寿命缩短、更换频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设备安全和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了在MWD仪器铜合金(QBe2)外筒上制备功能梯度材料涂层的新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红色基地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而且在树立大学生远大目标上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和手段,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互联网+红色教育"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地进行融合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