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滞后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及仿真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离散滞后系统的变结构控制。从50年代产生至今,变结构控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电机与电力系统、空间飞行器、机器人、化工等领域。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采样离散模型上的离散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离散系统变结构控制中的切换不再是连续的、光滑的,而只是一个准滑动模态。—这是由于有限高的采样频率和滞后所产生的抖振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执行机构的固有特性,信号的采集与传递等因素使得许多控制系统总是受到时间滞后现象的制约。滞后的存在往往使得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特性变差。这使得我们在研究离散变结构控制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到滞后因素。所以对离散滞后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研究就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 尽管变结构控制有其突出的优点,如:滑动模态中的完全自适应性,对参数摄动及外界干扰的强鲁棒性等,但它也有自身一个突出的缺陷,“抖振”现象。抖振的存在成为影响变结构控制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对抖振的消除或者削弱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们的重视。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离散变结构控制及滞后系统变结构控制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离散滞后系统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定义、性质等,给出了其控制策略。 在分析离散滞后变结构控制系统中抖振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改进的方案,即边界层衰减法,切换函数衰减法以及智能控制法。应用这三种方案,分别对单输入和多输入系统以数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可行性与有效性。这三种改进方案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变结构控制中。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变结构控制应用到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并做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在论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CAN总线是目前流行的总线技术之一,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件的网络。CAN总线具有多主工作方式、传输速度快、距离远、自动解决总线竞争、自动重发功能、纠错能力强等特点。它已应
本研究课题是水燃料制造系统的一部分,以期制造出一种清洁的、经济的、实用的可燃气体。本文将此类可燃气体统称为电弧气。通过引进美国AquaFuel和Magnegas制气系统的专利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传统监控技术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在广大的范围内,对多个江河、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