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不仅能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快感,它还以最形象的表达形式向人们传播各具特色的文化信息。中美两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电影赋予了中美两国文化一种新的艺术升华与诠释。战争题材电影在当前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虽然有些电影镜头比较血腥,但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让人们有厌恶和反思战争的意识,体现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历史有新一层次的理解与反思。文化分析对于解读电影文本有极大的阐释力。本文以雅克·拉康和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依据,从电影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叙事结构与风格、画面表达与风格四个角度分析中美战争题材电影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中国战争类题材的电影文化内涵,以儒家学说的文化传统为主,强调“千千万万条生命为了胜利而牺牲”的政治集体主义,以“和合”思想为基本思维模式,电影大多用大场面、大制作,注重煽情与渲染,以突出国家责任为主。美国战争题材电影则以信仰上帝的基督教义为文化传统,强调“一条生命也是生命”的个人英雄主义,以二元对立为思维模式,通过女性角色的设定来满足观众的凝视欲。电影重点展现战争的局部细节,强调以真实手段,来还原战争的残酷,具有反思意义。基于中美两国战争题材电影文本的文化分析,本文在比较中探求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文化表达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文本缺少文化真实性、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文本的文化创新不足、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艺术本真性不足。基于这几方面问题,本文提出提升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文本之文化内涵与文化表达的五个基本建议:坚持个性化创作,促进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文本表达多样化,提升电影文本的创作质量,丰富电影文本的艺术表达形态,提高电影的制作水平,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文化竞争力。